導讀: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入伏開始的日期并不以公歷或者農歷的某個固定日期作為起始,而是通過干支紀日法推算出來的。但要準確數出伏天,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入伏開始的日期并不以公歷或者農歷的某個固定日期作為起始,而是通過干支紀日法推算出來的。但要準確數出伏天,還需要了解農歷的夏至日,以及干支紀日法的順序。很多人說三伏天是一年當中補陽氣的最好時間,這是真的嗎?關于三伏天的謠言有很多,現在奇聞事件小編澄清三伏天的5個養生謠言,一起去瞧瞧吧。
三伏天是一年當中補陽氣的最好時間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季節,人體陽氣最旺盛,陰氣最弱。此時自然界陽氣生發,是陽氣最旺的時候。人體也順應外部環境的變化,此時人體內陽氣旺,陰氣弱。因此,三伏天是一年中補陽氣的最好時間之一。在夏季三伏天,陽氣最旺和體內寒凝之氣易解之時,扶益陽氣,可達到祛寒目的,從而使失衡陰陽達到穩態。
此外,夏季三伏天也是人體陽氣最旺盛的時候,此時人體的代謝率和免疫力都會提高。因此,適當地進行運動可以增強身體的代謝功能和免疫力,從而達到補陽氣的目的。
以下是一些補陽氣的方法:
1、飲食調理:夏季三伏天,可以多吃一些溫熱的食物,如姜、蔥、蒜、辣椒等,這些食物有助于祛寒暖身。此外,還可以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如柑橘、草莓、西紅柿等,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2、運動鍛煉:適當的運動可以增強身體的代謝功能和免疫力,從而達到補陽氣的目的。可以選擇一些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3、中醫調理:中醫認為,三伏天是人體陽氣最旺盛的時候,可以通過中藥調理來補陽氣。例如,可以使用一些具有溫陽作用的中藥,如人參、黃芪、當歸等。
4、保持心情愉悅:情緒不穩定會影響身體健康。因此,保持心情愉悅也是補陽氣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以通過聽音樂、看書、旅游等方式來放松心情。
澄清三伏天的5個養生謠言
謠言1
伏天汗出透了才排毒
當天氣熱時,比如三伏天,人出汗是為了更好地散熱,皮膚通過出汗來釋放熱量、調節體溫,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
但是,汗出得太多,水分流失過多,容易出現脫水甚至中暑。中醫理論中有“汗血同源”一說,是指汗是津液轉化而來的,津液與血液都來源于脾胃運化出來的五谷精微(營養物質),當汗出太過時,其血必虛。
因此,微微出汗即可,適時避暑才是正解。
謠言2
伏天不能碰冰鎮飲料
很多人可能聽說過三伏天不能碰冷飲,事實上,這需要看體質。
如果是熱性體質,可以適量地喝冰水或涼性飲料;若是虛寒體質,熱天應盡量喝溫水或涼白開。
需要提醒的是,不論什么體質,過分喝冷飲都會影響脾胃健康。即使天氣特別熱,喝冷飲也需要小口慢喝。
謠言3
伏天養生應以熱制熱
三伏天的“以熱制熱”其實指的是夏季養陽,在陽氣最盛的節氣里乘勝追擊補養陽氣,效果最佳。
但“以熱制熱”并不是一味熱著,可以把冰鎮飲品換成溫或常溫涼茶,用溫水洗澡而不沖涼水澡。
謠言4
隨身攜帶藿香正氣防中暑
藿香正氣水的主要功效是解表化濕、理氣和中,可治療因熱天夾雜濕氣而引起的發熱、胸悶、腹脹、吐瀉,以及濕濁過盛引起的惡心嘔吐(暑濕感冒)。
藿香正氣水并不用于防中暑,而用于治療暑濕感冒。想要預防中暑,遠離高溫環境、主動降溫、補充水分和電解質等才是有效措施。
謠言5
“夏練三伏”適合所有人
夏練三伏是一種傳統的養生方法,指在夏季最熱之時,通過適當運動增強身體的耐熱性,預防中暑等疾病,主要目的是通過鍛煉提高身體對環境的適應能力。
但三伏天有氣溫高、空氣濕度大的特點,“夏練三伏”需要有技巧:
時間:三伏天白天長,作息方面可晚睡早起,選擇清晨或傍晚溫度相對涼爽時最好;
運動:更推薦游泳、瑜伽、太極拳等運動,既能強身健體,也不會因過度鍛煉而傷害身體。
冬病夏治,還可以這樣做
三伏天的“冬病夏治”,無論是去醫院,還是在家中調養,推薦以下方法:
穴位貼敷
入伏后,穴位貼敷“三伏貼”成為很多人的首選方法。“三伏貼”更適合哮喘、慢阻肺、肺纖維化、過敏性鼻炎、慢性肺炎、慢性鼻咽炎等呼吸系統相關疾病的防治。
每年頭伏、中伏、末伏時段,可在肺俞、膻中、定喘、脾俞、大椎等穴位進行穴位貼敷4~6小時,皮膚不過敏者可貼至6~8小時。
如果連續3年以上都能夠堅持“三伏貼”,對冬季呼吸系統相關疾病能有明顯改善效果。三伏貼可在正規中醫院或專業藥店購買。
艾灸
三伏天是天地陽氣最盛之時,與艾火的純陽結合,雙重陽氣作用于病灶,有助祛除人體寒濕之氣,溫通經絡。
艾灸適合虛、寒、痛相關疾病的防治,如出虛汗、怕風、怕冷、四肢發涼、胃痛、腹瀉、痛經、遺精、排尿障礙、腰痛、風濕性關節炎等疾病。
一般選取神闕穴(肚臍眼)、足三里、中脘、腎俞、命門等穴位中的一個或兩個,艾灸懸空于穴位上方5~8厘米處,每次灸20~30分鐘,每周灸2~3次。
中藥泡洗
很多人認為中藥泡洗在秋冬季節比較合適,其實不然,夏天泡洗不僅可以更好地養護陽氣、溫經通絡,還可祛暑濕。
尤其是平時脾胃消化功能弱、容易腹瀉的人群,或者平時有濕疹,到了暑濕季節,濕疹泛發、奇癢難忍者。
每天睡前使用40℃左右的溫水,泡洗20分鐘左右;如果四肢怕冷,泡浴的水中可加少量艾草;如果有濕疹,可加少量金銀花或藿香正氣水。
刮痧
三伏天雖是暑氣最盛之時,但也最易受涼。刮痧可以散外感、活血化瘀清里熱,促進血液循環和增強身體新陳代謝。
刮痧前,先將皮膚清洗干凈,然后涂抹植物精油,刮痧時手法要輕柔,以免刮破皮膚。
針灸/推拿
針灸穴位中有一個特殊穴位,叫阿是穴(以痛為穴,哪里最疼哪里就是阿是穴)。
在家中,可自行和互相按揉身體平時不適的部位。如果到醫院進行針灸,取穴準確時會有酸、麻、脹、痛等感覺。
三伏天,人們穿著較少,經絡穴位浮于淺表部位,更容易觸及阿是穴。阿是穴往往是經脈或筋肉不通暢的表現,經常按揉能起到一定的防病治病作用,可作為普適保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