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經過一個夏天的煎熬之后,感覺身上都清減了不少。所以在立秋之后,人們就開始貼秋膘了,其目的也就是補足夏天流失的油水,為了越過寒冷的冬
經過一個夏天的煎熬之后,感覺身上都清減了不少。所以在立秋之后,人們就開始貼秋膘了,其目的也就是補足夏天流失的油水,為了越過寒冷的冬天做準備。久而久之貼秋膘就成了立秋之后的習俗了,除了這你還知道立秋有哪些節日風俗活動嗎?下面是奇聞事件小編對立秋習俗盤點,一起去看看吧。
立秋有哪些節日風俗活動
1、啃秋
啃秋也叫做咬秋,表示吃西瓜或者香瓜的習俗,因為立秋后人們認為天氣會漸漸變冷,寒氣入侵,不適合再吃西瓜、香瓜這樣大寒性的食物,同時也是抓住春天、咬住春天的寓意。
2、秋社
秋社就是祭祀土地神的時候,立秋之后第五個我戊日就是農民莊稼大豐收的日子,民間采用敬灶社、煮粥的方式來表達豐收的喜悅之情,也是對土地神保佑風調雨順的感激之情。
3、貼秋膘
貼秋膘就是在立秋這一天吃烤肉、燉肉等各種肉類食品,因為夏季天氣炎熱基本沒什么胃口,所以飲食也比較清淡,大家都憋壞了要吃肉了。
4、秋忙會
秋忙會是在立秋前后舉辦迎秋大會,有些是與廟會一起舉辦,有些是舉辦的單一的貿易大會,一般是為了交換交流生產工具,變賣牲口以及交換糧食活動等,還會有各種賽馬、耍猴等節目助興。
5、秋田娛樂
立秋的時候人們也會在田間玩耍,特別是青年人和小孩子們在包谷、谷子、糜子生長起來以后,包谷長成一人高。
立秋習俗盤點
1、吃綠豆百合湯
老蘇州在立秋這一天還要吃綠豆百合湯。蘇州人比較講究,吃喝也是跟著時令走。她說,綠豆百合湯是清涼解暑的物品,盡管立秋后還可能出現“秋老虎”,但是,老蘇州一般在立秋后幾乎不再喝綠豆百合湯了,所以就在立秋這一天“喝個夠”。
立秋后,綠豆加百合的吃法可以暫且“歇歇”,脾胃虛寒的人勿吃冰鎮西瓜,立秋后燥令當時,不妨吃些滋潤的食品,如銀耳百合、蜂蜜、核桃、芝麻、梨、荸薺、蘆根等,既清熱又潤燥。待在空調房時,肩頸、肘膝關節處該“捂”起來。
2、啃西瓜
“立秋”這天,老蘇州都有“啃秋”的習俗,家里買只西瓜,一家人圍坐而“啃”,迎接秋天到來,也象征著把“秋老虎”吞進肚中。
立秋是一個大家都期盼的節氣,不僅是因為希望酷暑快點結束,也是因為蘇州在秋天有很多時令瓜果上市,可以一飽口福。立秋這一天,老蘇州有啃秋或者咬秋這一說,一是迎接秋天的到來,期盼天氣趕緊轉涼。二是用咬秋的方式來清除暑氣避免痢疾。清張道在《津門雜記·歲時風俗》中記載:立秋之時食瓜,曰咬秋,可免腹瀉。
3、懸秤稱人、貼秋膘
立秋節這天的習俗是懸秤稱人,從清代民間開始流行,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因為人到夏天,本就沒有什么胃口,飯食清淡簡單,兩三個月下來,體重大都減少一點。秋風一起,胃口大開,想吃點好的,增加營養,補償夏天損失,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在立秋這天吃燉肉、烤肉、紅燒肉等等,“以肉貼膘”。
民間有句俗語:“立秋到,貼秋膘,冬去春來身體好”。說的是天涼以后,人們應該多吃些肉食,補充一下因伏天食欲差、加上流汗而帶來的.“虧虛”,提高免疫力。“貼秋膘”首選吃肉,“以肉貼膘”。除了去菜場買來大魚大肉,回家“貼秋膘”外,也有很多老蘇州人會在立秋這一天,去吃一碗燜肉面“貼秋膘”。
4、洗早澡
在立秋后還有“秋老虎”一說,還會熱上一段時間,所以盛夏的一些如痱子等疾病還會存在。對待這些盛夏疾病,老蘇州也有他們的傳統辦法。
在立秋這一天,老蘇州有早上洗溫水澡的傳統,有的時候,還會從院子里的薄荷樹上剪下數片薄荷葉,放在泡澡水里。聽老一輩的人講,立秋早上洗澡,一個秋天就不會生痱子。
5、啃秋桃
除了咬秋、貼秋膘等傳統民俗外,在靠近浙江的吳江南部等地區,還有些啃秋桃的風俗。
啃秋桃就是在立秋時大人孩子每人都要吃一個秋桃,吃完之后把核保留下來。等到除夕這天,把桃核丟進火爐中燒成灰燼,據說這樣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下一篇:青春夢想 光耀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