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當下,多個奧密克戎亞型毒株正在我國流行,新冠防治正面臨新的考驗。幾乎同時,一套被稱為村醫四件套(即抗病毒+抗生素+激素+退燒藥)的治療
當下,多個奧密克戎亞型毒株正在我國流行,新冠防治正面臨新的考驗。
幾乎同時,一套被稱為“村醫四件套”(即“抗病毒+抗生素+激素+退燒藥”)的治療模式,正在網絡上不斷走紅,一些自媒體甚至稱:“農村赤腳醫生”借此打了一場“翻身仗”。
“村醫四件套”是否真的療效顯著?連日來,天目新聞記者連線多地鄉鎮衛生院、農村衛生所后發現,這一療法在基層臨床診療中確實存在,“知名度”也較高,但對于療效的爭議和質疑,也同步不斷。
“村醫四件套”已有相當“知名度”
最近,一些發布在自媒體公號上的文章中,悄然出現了一種“村醫四件套”的新冠診療模式。“村醫四件套”,指的是一些鄉鎮醫院或村衛生所、私人診所等基層醫療機構,在面對前來就診的新冠感染者時,會直接建議感染者使用“抗病毒+抗生素+地塞米松(激素)+退燒藥”,把新冠當普通肺炎治,并且表示效果顯著,所謂“一頓亂拳打死老師傅”。
那目前,這種診療模式是否已很普遍?天目新聞記者就此進行了深入采訪。
近期,浙江臺州某鄉鎮衛生院的相關負責人馮佳明顯感覺到,胸悶、發熱反復的患者越來越多,CT需求量隨之暴增,“之前一天就做幾十個CT,現在可能一天就要做180個,另外還預約了上百個。”
馮佳直言,他們衛生院會給新冠感染者使用大量抗生素和激素等藥品——早在疫情防控措施優化調整時,馮佳就開始著手備齊退燒藥、抗生素等藥品,“12月中旬看病的人暴增,就又讓藥房多采購了一些抗生素、激素,因為我們有很多年的臨床經驗,知道抗生素對此類肺炎病人療效比較好。”
浙中某地一所鄉鎮醫院的醫生裘明表示,他所在的醫院,在抗生素和激素的使用上,至今都十分嚴格,沒有特殊情況是肯定不會向新冠病患開具相應的藥物。但較過去,最近的抗生素和激素使用量確實有明顯增加。同時,他也聽說了“村醫四件套”,并發現一些村鎮診所確實在采用類似手段。
浙江衢州一所鄉鎮衛生院的院長周征則告訴天目新聞記者,目前,當地發熱門診所接待的都以輕癥為主,“我們嚴格按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第九版)》用藥,使用抗生素和激素并不頻繁。不過接下來重癥患者可能也會有所增加,因此衛生院也會備齊相關藥物,也就是最近常說的‘村醫四件套’,以應對可能到來的峰值。”
采訪過程中記者發現,“村醫四件套”在地方上已有相當“知名度”。
療效是否明顯存爭議
即便“知名度”甚廣,“村醫四件套”這種療法,在基層一線醫療機構之間,也存在爭議甚至質疑。
在馮佳看來,抗生素、激素在實際治療中是有效的,所以他們最近一直都保持著較高的采購量,“一些好的激素,重癥用得比較多,采購不到的話,我們就用短效的地塞米松代替。”他認為,如果單單是上呼吸道癥狀,確實可以采用中成藥、感冒藥進行治療。可如果患者喉嚨比較痛、發炎比較厲害,還得用點抗生素,“用抗生素是必要之舉,按照我們這里的情況,如果只使用普通藥品,肺炎發展得很快,我擔心患者病癥會加重。”因此,馮佳覺得從實際來看,臨床使用抗生素和激素效果明顯。
陜西西安的一位村醫黃大舉認為,如果陽性病人體溫沒有超過38.5攝氏度,可以喝清熱解毒口服液、雙黃連等,但如果出現了高燒40攝氏度、41攝氏度不退的情況,就必須使用一定量的激素。一旦產生肺炎,抗生素就必須跟上,“不過相關藥品不能長期大劑量使用,醫生會權衡利弊,一些激素和抗生素確實對病人身體有害,但在必要情況若不敢用抗生素,那就是矯枉過正了。”
“肺炎主要有兩種,病毒性和細菌性,針對病毒性肺炎患者,我們會采用抗病毒、激素,以及氧療,以減少重癥。如果病人得的是細菌性肺炎,后有繼發感染,或病毒感染肺部產生嚴重色變,我們會做藥敏,如果血常規里白細胞增多、超敏增高、有炎癥的,才會采用抗生素。”浙江衢州市衢江區中醫院醫共體大洲分院院長吳偉榮副院長告訴天目新聞記者。
浙江臺州黃巖區福山鄉衛生院院長鄭慶國也還是堅持盡量不用抗生素等藥品。最近,他每天接待的上百位病人中,新冠感染者占到了30%-40%。這些感染的病人癥狀普遍都比較輕,基本不會需要用到抗生素,更多是配一些止咳化痰、清熱解毒的藥。
“只有兩三個病人咳嗽不止,化驗出來白細胞指標比較高的了,才會給他們開一些抗生素。”鄭慶國表示,衛生院對于發熱的病人準備了對乙酰氨基酚、泰諾、布洛芬等退燒藥,對于咽喉腫痛的則是準備了六味丁香片、黃氏響聲丸等中成藥,“絕大部份感染者退燒之后,多喝水、注意休息就能自愈,后續根本不需要再吃藥。”
裘明也對這種療法的實際效果持謹慎態度:“根據不同個體,這套做法或有一定效果,但療效是否是激素和抗生素直接產生的,現在不能確定。”
分歧的關鍵:誰能用、何時用、怎么用
分歧背后,是對抗生素和激素是否有效、是否會帶來額外危害的警醒。
對于“村醫四件套”,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感染科主任醫師呂芳芳認為,農村地區通過采用抗病毒、抗生素甚至激素來緩解新冠病情是一把“雙刃劍”,盲目使用會誘發諸多不良反應。比如此前第一波感染的病人,以中青年群體為主,只需要一些解熱鎮痛藥來對癥治療,多休息多喝水就可以抗過去,完全不存在需要使用抗病毒藥物。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一位不愿具名的醫生也告訴天目新聞記者,“村醫四件套”其實對于新冠防治,起不到具體作用,特別是一般情況下,對抗生素和激素的使用也需要謹慎,“不能一上來就先用這個方式。”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教授金冬雁就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如果不區分新冠感染者病情,一上來就用“抗生素+激素+普通抗病毒藥”,風險性極大,不能因為個別耦合性事件將這種錯誤做法推而廣之。
確實,長期或短期使用抗生素和激素都會引發明顯的副作用,針對“村醫四件套”,已有多位專家發聲:非必要不使用抗生素和激素。因為從最小的不良反應來看,抗生素會使人出現精神萎靡、肝臟負擔加重等現象;濫用抗生素長遠看還會增加出現耐藥性細菌的機會,使自己及家人更容易受到感染,也會導致體內微生態失衡。類似于地塞米松等糖皮質激素也可能誘發多種疾病,例如骨質疏松、高血壓、糖尿病、肌肉無力、骨頭壞死等等。
實際上,早在2010年、2017年和2021年,國家衛健委就相繼出臺文件“限抗”。前不久出臺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第九版)》也要求醫生避免盲目或不恰當使用抗菌藥物,尤其是聯合使用廣譜抗菌藥物。比如地塞米松等糖皮質激素也只能酌情用于“氧合指標進行性惡化、影像學進展迅速、機體炎癥反應過度激活狀態的重型和危重型患者”。
“關鍵還是在于哪些人才需要用到抗病毒的藥。”呂芳芳解釋道,遇到高齡且伴有基礎疾病的高風險人群,早期時才會需要用到抗病毒藥,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重癥及危重癥的風險,目前比較有效的抗新冠病毒藥有國產的口服藥阿茲夫定、輝瑞的Paxlovid等等。而在感染和重癥高峰期,有部分病人會碰到病毒合并細菌感染的情況,“目前,醫院所接收的病人多以反復高熱而引發肺炎的重癥病人為主,這類人群在這個時期,才需要使用抗生素等藥物。”
并且,激素使用也需對癥,呂芳芳告訴天目新聞記者,之所以采用激素,很多時候是根據病人的特點以及疾病進程中的具體情況來決定的。激素的主要作用主要是抑制炎癥反應,適用于出現免疫損傷的危重癥患者,比如“白肺”。形成“白肺”一般都預示著肺部有被炎癥所浸潤,臨床表現為胸悶氣短、呼吸不暢,白肺患者的血氧飽和度較低,因此會導致嚴重缺氧的結果,“這類病人我們會根據需要使用一定量的激素,但是一般情況下,滲出只有10%-20%時,我們也不會用到。”
新冠治療的用藥科普仍需“深入人心”
在采訪中,天目新聞記者感受到,除了無法直接證實的療效,更多時候,大眾對于“村醫四件套”中的抗生素和激素的作用等問題,依舊缺乏基礎認知。
裘明在日常接診中就發現,很多患者一坐下,第一時間就開口要求醫生開抗生素和激素類藥物,甚至直接要求輸液,“在很多村鎮地區的人們看來,一旦出現新冠癥狀,用抗生素和激素來‘壓’癥狀,是很直接有效的,就算醫生再怎么解釋,也無法扭轉一些患者的認知。”
并且,裘明觀察到,一旦有人在接受“村醫四件套”治療后,“抗生素和激素有療效”的信息會在社會面迅速傳播,這導致很多患者會執意要求醫生提供相關藥物。甚至發生過醫生不開具抗生素和激素而被患者投訴的情況,“這其實是比較麻煩的情況,因為從我們的認知來說,抗生素和激素在一般情況下,應該是不會起到作用的,不科學服用還會產生副作用。”
甚至,在某些地方,“村醫四件套”更像是一門生意。黃大舉就告訴天目新聞記者,部分地區診所生意不好,就會采用激素療法,“效果”顯著。比如說,一些家長會帶小孩去診所看病,打了激素之后,孩子可能退燒很快,于是一傳十十傳百,周圍的人也愿意去診所治療了,“有的人有一來診所就要求輸液,不輸液就離開。但從實際來看,盲目求‘快’可能給患者造成非常嚴重的身體損傷,是非常短視的表現。”
呂芳芳也發現,國內某些鄉村地區頻現“村醫四件套”療法的主要原因,可能還是由于診斷條件有限,村醫無法進行精準評估,加之患者認知理念存在偏差,“在農村地區,患者普遍比較著急,一旦發燒就想要趕緊退熱,但是藥到病除也有個過程。”她介紹說,此前一些農村地區還出現過“三素”療法,不細究病癥即使用維生素、抗生素、激素來治療,“這樣的做法是很危險的,容易掩蓋病情,有時候即使燒已經退了,也不知道發病的原因具體是什么。”
所以在裘明看來,對于新冠的科普依舊還是當務之急,特別是在當下這個不斷有序放開的階段,一些此前不曾想到的問題都會凸顯出來,“什么是新冠,可能大家都知道。但怎么治新冠,該吃什么藥,怎么吃藥,還是得不斷‘深入人心’。”
中藥湯劑憑療效繼續“走紅”
此外,天目新聞記者在采訪中也發現,雖然很多基層醫院對“村醫四件套”的使用抱有認可,但實際上,在一些地方,不少藥物的配給存在明顯不足,處于“想用沒藥用”的情況。
而另一方面,中藥湯劑在日常診療中,目前卻更為醫護和患者接受并推廣。
“我們這里都是留守的老人小孩,很多時候得去他們家里看病,用西藥打針掛瓶很不方便,也不安全,所以我一般出診看病就開幾副中藥送過去,療效一樣。”一位江西山區的村醫告訴天目新聞記者,有時候兩副中藥就可以起到治療新冠的作用,并且基本上兩天到三天病人就會恢復。
對此,裘明也有切身感受。他所在的醫院,前不久就接納了當地一所中醫醫院提供過來的中藥湯劑方子,“結果發現療效真不錯,目前我們會給一些新冠感染者推介這種中藥湯劑,也比較能被患者接受。”
實際上,在面對疫情時,中醫一直不曾缺席。新冠疫情在武漢暴發后,中醫藥參與診療力度前所未有,作用顯著。
當下,中藥的作用同樣不可忽視——2022年12月29日,國家衛健委官方網站發布《關于在城鄉基層充分應用中藥湯劑開展新冠病毒感染治療工作的通知》,并附治療新冠病毒感染中藥協定方范例,從中可以看到,以此為起點,江蘇、湖北、廣西等地相繼發布權威中醫藥藥方,中藥再度成為各地新冠治療的首選。
“中藥湯劑具有原料豐富、品種較多、工藝簡捷、適用性強的特點,”另有多位來自浙江基層的社區醫生在接受天目新聞記者時表示,他們在問診時會格外謹慎,不提倡濫用抗生素和激素類藥品。而為了應對新冠感染后的各種癥狀,他們也準備了十幾種藥類,其中九成以中成藥為主,“國家正在推廣中藥治療,如果病人病癥表現出咳化痰,需要抗病毒、增強免疫力,我們會首選推介中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