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4月15日晚,安徽宿州埇橋區蒿溝鎮一演出現場,一名表演高空雜技的女演員在升空過程中,突然墜落到舞臺上,令現場觀眾擔心不已。4月17日,宿
4月15日晚,安徽宿州埇橋區蒿溝鎮一演出現場,一名表演高空雜技的女演員在升空過程中,突然墜落到舞臺上,令現場觀眾擔心不已。
4月17日,宿州埇橋發布就此事發布通報,經初步調查,演出活動主辦方為宿州市尹居源種植家庭農場實際負責人尹某某,承辦方為安徽亞西演藝傳媒有限公司。女演員孫某某和其搭檔張某某系夫妻關系,兩人在表演高空節目中,孫某某墜落受傷,后送至醫院經搶救無效死亡。
主辦方到底是誰?
當地相關部門:還在調查
據宿州埇橋區就此事相關通報,經初步調查,演出活動主辦方為宿州市尹居源種植家庭農場。
該通報發出之后,很多網友表示,這種(個人)農場能辦這種大型活動?
橙柿互動聯系了當天在現場多位村民,通過村民發來的視頻中看到,當天演出舞臺上印有主辦方、承辦方等字樣。
其中主辦方一欄上只有一個單位,即為“尹樓村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而通報的的相關農場字樣出現在承辦方一欄。
蒿溝鎮尹樓村位于蒿溝鎮東北部,近些年被當地將其著力打造“百果之村”,大力發展林果產業特別是文冠果產業。有村民向橙柿互動表示,此次活動為當地文冠果花旅游節的表演現場。
4月17日下午,橙柿互動聯系發布此次通報的相關部門。
對此,宿州市埇橋區協調此事的一位負責人回應橙柿互動,關于主辦方一事,目前就此事在調查中,“這個還要等我們官方具體情況出來再說,區委也正在了解這個情況。”
另外,當晚表演是否向埇橋區相關部門報備,上述負責人表示也仍在調查。
埇橋“馬戲”
事發的宿州埇橋區蒿溝鎮,當地盛產小麥、大豆、玉米等農作物,僅尹居源種植家庭農場所在的村就有46個種植農場。
當地某家庭農場負責人告訴橙柿互動,宿州埇橋這邊喜歡“馬戲”,因為靠河南近些,也喜歡聽豫劇,另外當地人喜歡“逢會”,就像逛集市一樣。
埇橋馬戲,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傳統雜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埇橋的“馬戲”文化,據說是始于明清,發祥于宿州埇橋區的蒿溝、桃溝、柳溝一代農村,清朝末年,在埇橋區蒿溝鄉的騎路尹、尹窩子等村,雜技、玩洋片、演皮影、說大鼓、玩把戲,熱鬧非凡。
之后,當時的蒿溝鄉這一帶的民間藝人,開始展出一些北方民眾少見的動物穿山甲、梅花鹿,開始馴養猴子和狗等小動物表演簡單動作,以取悅觀眾,這就是埇橋馬戲的雛形。
該負責人說,這次當天據說是舉辦了文冠果花旅游節,其實那邊主要就是種文冠果,當天活動就像搞了“逢會”,“來這里的人多,搞熱鬧些,想要人來得多,那就請些雜技的、唱歌跳舞的人聚在一起。”
不過,近些年,埇橋當地“馬戲”的越來越少。
“紅白喜事,逢年過節,會請些嗩吶班的小型雜技,像當晚這種幾乎很少,除非是大的‘逢會’或者說商演,雖然馬戲表演少了,但也一直沒斷過。”
當事人朋友:
他們有三個孩子
舞臺越高演出費相對也高
男方可能再也不會登臺表演了
在皖北,雜技也叫雜耍,也有人稱為馬戲。
此次事發地位于安徽宿州埇橋,也被當地人稱為“馬戲之鄉”,雖然張某和妻子老家在河南永城,但近些年,他們多半在安徽渦陽、宿州一帶演出。
渦陽與永城相距60公里,開車約1個小時,近些年,張某每次來渦陽,多與當地演出現場導演章某聯系。
張某和妻子是外地人,十多年前就曾來渦陽演出,因為渦陽當地雜技表演較多,一來二往,張某與章某成了好朋友,此次出事后,章某說,“一直不忍心打電話問情況,怕打擾。”
渦陽的雜技基礎悠久。安徽省圖書館這樣介紹當地雜技,公元前五百余年,安徽境內就有雜技演出。
1975年年5 月,渦陽大王店焦彎發掘磚室墓兩座,在一墓中出土綠釉陶樓一件,據考證為東漢晚期葬品,這個陶樓的二層為一戲臺,表現了當時百戲演出的概況。
“我們這邊紅白喜事,都會請他們來耍,三四米的舞臺,一個電機將他們升上去就可以表演了,這些都是小型表演,跟當天那種不能比。”
章某說,張某家有三個孩子,最小的是才幾歲的兒子,十多年前,張某夫妻還只是接一些簡單的小型商演,但近些年他們越升越高。
據現場視頻,張某當晚表演在20米左右高空表演。
“因為越高,人家才會看,演出費也高。他們也說,三個孩子不容易,還有就是只有一些高難度,人家才會請,演出也會多。”
事發后,渦陽當地另一位演藝公司老板告訴橙柿互動,后來才知道,他們是我兒子結婚那天的表演嘉賓。
“我兒子是兩年前結婚,他們來演出,3米高的地方,但我們是朋友,談不上費用,他們這些年很辛苦的,這行賺辛苦錢,危險錢,不然沒人看。”
上述自稱張某的兩位朋友說,張某和其老婆也就是表演搭檔是渦陽雜技表演中難度系數較高的演員之一。
“他們沒有經紀團隊,也沒有掛靠到什么單位,兩人演出費用自然也高,我這邊一場通常是七八百塊,當晚那場估計有兩千塊左右。”
張某的短視頻里看到,就在出事的這個月,他們在各地至少演出了十多場活動,主要演出范圍以安徽渦陽、利辛、蚌埠、阜陽、河南商丘、永城、江蘇徐州等農村為主。
演出公司老板說,本來前兩天還聯系了張某,今年5月以及10月分別有兩場較大的演出,這次出事后,估計兩場演出就要改變計劃。
兩位朋友事后都沒有跟張某聯系,不過兩人都稱,這次出事后,張某短時間內不敢再上臺表演了,甚至可能就不再上舞臺了。
有消息說,事發前張某曾與老婆發生過爭吵,但上述其兩位朋友均表示,這不可能,“他們關系一直很好,即便吵架,也不能發生這種事。”
事發后,橙柿互動嘗試多個渠道聯系張某,但至今沒有回應。
之前有人提醒過“危險”
有人將表演吊車賣了
事發后,很多網友留言說,這種屬于危險動作,應該有保護墊、安全網或安全繩,不管表演怎么樣,畢竟安全第一。
張某的短視頻賬號上,也經常分享他們在各地演出的視頻,從發布的視頻里看,他們不管是小型商演的三四米舞臺表演,還是較大型的表演中,似乎很少采取保護措施。
上述參與張某演出的相關人員也表示,他們邀請張某演出時,尤其是小型演出時,幾乎沒有任何保護。
2022年,有網友看到張某在空中表演后留言提醒,不提倡!應該采取安全措施,下面放氣墊,安全第一啊,張某曾回復說,謝謝。
橙柿互動聯系到當晚在演出現場的一位村民,對方也表示,當時對方在表演時并沒有系安全扣(繩)。“他們之前也表演了一段時間,應該是表演節目快結束了才出的事。”
事后,有媒體采訪到當晚演出公司相關人員,稱當晚兩口子“生氣”,(表演時)沒有系安全扣。
事發后,4月16日,該名女演員的丈夫張先生告訴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演出時并沒有因吵架生氣而不系安全扣。
4月17日下午,宿州埇橋相關負責人對此表示,一切等官方調查。
事發后,有網友說當時吊車的擺幅較大。
而就在今天,也就是出事后第三天,一位專門負責雜技演員升降司機發文說,把吊車賣了,以后吊機不演了,虧了幾萬,安全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