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生僻字獨立研究者王謝楊發(fā)現(xiàn),在云南麗江一支以鳥為圖騰的家族,姓nià,但由于信息系統(tǒng)中無法輸入和顯示,帶來種種不便,只能改姓鴨
生僻字獨立研究者王謝楊發(fā)現(xiàn),在云南麗江一支以鳥為圖騰的家族,姓“nià”,但由于信息系統(tǒng)中無法輸入和顯示,帶來種種不便,只能改姓“鴨”。你身邊有姓“鴨”的朋友嗎?
因姓氏太罕見,全村老少集體改姓“鴨”:不改手機銀行卡都用不了。
52歲的鴨新貴,是云南永勝縣一位傈僳族的村民。從出生開始,他幾乎沒有離開過這個地方。
鴨新貴不姓鴨。“鴨”只是前幾年更換二代身份證時,系統(tǒng)無法輸入他的姓氏,無奈更替的一個字。他姓nia,第四聲,很遺憾以當下的技術,我們還沒辦法在屏幕上直接顯示出這個字,但可以這樣想象,這個字上半部分是少了一橫的“鳥”,下半部分是“甲”,組合起來的那個字——nia,在傈僳族的語言里,就是鳥兒的意思。
“我們祖祖輩輩都姓nia。”
但鴨新貴只保留自己的姓氏到了48歲。換身份證了,必須使用同一套系統(tǒng),原本沒有聯(lián)網,甚至用手書寫的方式行不通了。如果不改名字,他連平時到銀行取錢,在微信上注冊賬戶都沒法進行。于是在那一年,據(jù)他回憶,全村僅有的一百多個nia姓人家,先后到派出所更換了自己的姓氏。既然nia字打不出來,那就拆開,鳥和甲——鴨子的鴨吧。沒人知道這個“鴨”字最初是誰約定的,為什么是鴨不是鳥?沒有其他辦法了嗎?他們有些說不出口的別扭和尷尬,但也只是收下了自己的新身份證,騎摩托回山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