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從一開始討論核戰爭,到最后高歌《美國派》,韓國總統尹錫悅 26 日的白宮訪問高調結束。不過,相較于大洋彼岸的 " 賓主盡歡 ",韓國國
從一開始討論核戰爭,到最后高歌《美國派》,韓國總統尹錫悅 26 日的白宮訪問高調結束。
不過,相較于大洋彼岸的 " 賓主盡歡 ",韓國國內卻是另外一幅景象。尹錫悅一味迎合美國、甚至不顧國家利益的外交表現,引發越來越多韓國民眾不滿。韓國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黨首李在明 28 日批評韓國總統尹錫悅的對美外交是屈辱外交。最新民調結果也顯示,韓國民眾對尹錫悅越來越不滿,支持率已下跌至 30%。
可以說,尹錫悅此前的 " 投名狀 ",換來的全是恥辱。
從韓國來看,尹錫悅此行確實是 " 竹籃子打水一場空 "。因為,他的主要任務——尋求所謂的 " 核保護傘 " 和減少美國實施《通脹削減法案》和《芯片法案》給韓國帶來的不利影響——幾乎化為烏有。反觀美國,直接空手套白狼,把韓國綁在了 " 印太戰車 " 上了。
先說經濟問題,尹錫悅此次訪美攜大規模經濟代表團隨行,希望通過 " 推銷外交 " 對美擴大出口、吸引投資。然而,此前美國《通脹削減法案》《芯片法案》幾乎是掐住了韓國經濟的脖子。兩個方案中對補貼政策的 " 護欄 " 條款,可以說是將韓國出口到美國的電動汽車、芯片排除在外,這樣等于讓韓國兩大支柱產業在美失去了市場競爭力。此前,韓國希望暫緩實施法案或者爭取將補貼對象從美國本土擴大到與美簽署自貿協定的國家,很明顯,雙方談判進展并不順利。所以,有聲音期待尹錫悅此番訪美能夠再做爭取。現在看,木已成舟。
26 日,美國華盛頓特區,美國總統拜登與韓國總統尹錫悅在新聞發布會上發表講話
更重要的,韓國對美國的最大的戰略需求,就是希望希望美方能夠幫助化解與應對來自朝鮮的威脅。從表面看,尹錫悅此訪最終與美方達成了《華盛頓宣言》,華盛頓對首爾的安全承諾是 " 堅定不移的 ",朝鮮對韓國的任何核攻擊都將 " 得到(韓美)迅速、壓倒性和果斷的回應 ",美國的延伸威懾 " 得到了美軍全方位能力的支持,包括核能力 "。
但是,這不是什么新鮮說法,此前美國對韓國一直是有口頭承諾的,《華盛頓宣言》最多算是把承諾書面化,而且,根據宣言,未來如果半島發生了核戰,那美國是否動用自己的核武器進行反擊,也是由美方說了算而不是由韓方說了算。此外,宣言中最受關注的內容,即美國將會派遣彈道導彈核潛艇訪問韓國,分析認為,那只不過是象征性的 " 旅游行為 " 而已。
而對于韓國的迫切需求,也就是讓美國在韓國重新部署戰術核武器,美國不僅沒有答應韓國的要求,反而將 " 美國不會在韓國部署核武器 " 這一條也寫進了宣言中,徹底斷了韓國的念想。同時,韓國還在宣言中作出了 " 永遠不會自行發展核武器 " 的承諾 ……
這樣一看,尹錫悅簡直是去美國登門送禮,韓國民眾自然覺得虧大了。
更值得注意的是,分析認為,美國已經通過這份宣言悄無聲息地改變了美韓軍事同盟的性質與未來發展方向,也就是將美韓同盟的戰略目標從應對韓國面臨的朝鮮 " 核威脅 ",轉移到了應對中俄的所謂 " 威脅 ",從半島層面轉移到了 " 印太 " 層面。
所以,韓國不僅自身利益沒爭取到,還得幫老大哥沖鋒陷陣遏制中俄。也就很好理解尹錫悅訪美之前,在涉臺、涉俄等議題上發表了一系列不妥言論,甚至尹錫悅 3 月份訪日前宣布,自行籌錢為日本強征勞工企業代償,美國前段時間機密軍事信息泄露顯示美國一直監聽青瓦臺,韓國政府也都裝聾作啞。
但一周訪問結束后,這些 " 投名狀 " 看起來更像笑話,換的全是恥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