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韓國總統尹錫悅4月28日在美國哈佛大學演講時再度提及韓國可在一年內擁有核武器的言論,在韓國持續引起軒然大波。盡管有部分韓國人士表態支
韓國總統尹錫悅4月28日在美國哈佛大學演講時再度提及“韓國可在一年內擁有核武器”的言論,在韓國持續引起軒然大波。盡管有部分韓國人士表態支持,但大部分韓國媒體和專業人士均認為,韓國“擁核”無論在政治上還是技術上都將付出難以承受的代價。
韓聯社3日的報道稱,隨著尹錫悅公然聲稱“一年內可以擁核”,韓國的核武研發等能力開始成為全球外交關注的熱點。韓國《東亞日報》稱,支持尹錫悅“擁核”言論的代表人物是首爾大學原子核工程系名譽教授徐均烈。他宣稱:“韓國已經掌握了擁核國水平的使用后核燃料棒再處理、濃縮技術,只要韓國政府做出決斷,可在6個月內就能制造出爆炸當量2萬噸TNT的核彈。”徐均烈認為,如果對2019年中斷運行的月城核電站1號機組和目前運營的20多座核電站中保存的廢燃料棒進行再處理,就會產生钚。“如果每天三班倒投入500名高級技術人員,6個月內就能獲得6公斤的钚。”他還鼓吹稱,在同一時期,如果利用激光濃縮技術生產鈾,可以獲得足夠3枚核武器使用的核物質。此前韓國原子能研究院就“從研究角度出發”,以激光濃縮方式成功進行了武器級鈾的生產實驗。韓國軍方消息人士則表示:“引爆裝置也可能在1年內制造完成。”還有相關韓國專家主張,韓國可以利用超級計算機進行模擬核試驗,即使沒有真正進行核爆,也可以進行性能驗證。徐均烈預計:“首枚實驗用核彈完成后兩三年,韓國可批量生產重量為50公斤-60公斤的小型化戰術核武器,可以由韓軍戰斗機或‘玄武’導彈攜帶使用。”
但大部分韓國專家認為,韓國想要“擁核”面臨非常多的困難。《韓民族新聞》2日稱,如果沒有美國政府的同意,韓國從源頭上就很難獲取核彈頭所需的鈾和钚,而且即使進行核武裝,由于技術困難,也需要數年以上的時間。報道稱,韓國要想開發核武器,首先必須修改禁止生產和使用高濃縮鈾的《韓美原子能協定》,但美國表態支持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為美國對于核擴散的態度非常警惕。此外,韓國的相關技術水平也尚未得到驗證。從使用后的核燃料中大量提取用于核武器的钚需要大規模再處理設施,韓國雖然積累了一定的再處理相關研發技術,但沒有實際實施的經驗。還有分析認為,僅將分散在韓國各處研究機構和學校等地的核相關人才和設備等集合起來,組建專門負責核開發的組織就需要6個月以上的時間。而且,韓國的起爆裝置技術也很薄弱。韓民族和平研究所所長鄭旭湜表示,關于韓國自主研發核武器,有很多主張沒有得到驗證,而建立核彈頭研究、開發、制造設施需要相當多的費用和時間。對于尹錫悅“一年內可以進行核武裝”的發言,韓國國家安保室長趙太庸公開表示,即使擁有可以進行核武裝的技術,但如果進行核武裝,韓國在政治、外交和經濟上都要付出相當大的代價。
韓聯社也認為,從高濃縮鈾和钚等核物質確保方面,韓國受到很大限制。韓國目前既沒有處理使用后核燃料棒的再處理設施,也沒有獲得高濃縮鈾的圓心分離機等設備。雖然韓美于2015年修改了原子能協定,但韓國仍不被允許進行核燃料棒的再處理,目前韓國核電站所用的5%低濃縮鈾全部來自海外進口。即使韓國秘密進行核研發,除了選定核研發人員和技術人員外,還需要確保核物質,這個過程至少需要一年。韓國原子能科研人員曾以實驗的名義秘密濃縮了0.2克鈾,被發現后引發國際嘩然。當時美國曾強硬主張要把該事件提交到聯合國安理會討論處理,最后韓國政府不得不公開向國際社會道歉并承諾“不再犯”。此外,報道還認為,韓國“擁核”不僅會嚴重動搖韓美同盟,而且可能在東北亞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將受到周邊國家的堅決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