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三甲醫院排長隊,社區醫院有這么好的條件,人又少,空位子又多,吸氧區也都有的?,F在一些醫療資源逐漸向社區醫院傾斜,居民看病就診更方便
“三甲醫院排長隊,社區醫院有這么好的條件,人又少,空位子又多,吸氧區也都有的。”
“現在一些醫療資源逐漸向社區醫院傾斜,居民看病就診更方便。”
“只要抓住黃金72小時到這里來,藥物及時用上去,95%以上都不會發展到重癥。”
1月6日下午,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主任、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來到靜安區曹家渡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地調研指導社區新冠病毒感染醫療救治工作。
據悉,從12月中旬起,市衛生健康委抽調來自28家醫療機構的132名市級專家成立市級專家團隊,其中急診與重癥醫學科82人,與轄區內區衛生健康委組建的專家團隊形成聯動,做到市區對接,協助指導本轄區內重癥患者臨床救治業務工作,以專家例會、交班和巡診、會診等形式,對區域內重癥患者病情進行全面評估,暢通雙向轉診通道,統籌協調本區重癥救治工作。
現場,張文宏察看了發熱哨點、輸液區、全科診室、病房等區域,了解發熱患者的診療流程、收治現狀以及配套救治資源等情況。
“這位老先生,現在藥用上了嗎?一定要給他用上。”
“低劑量沒問題的,就怕氧合指數不好,肺水腫就會加重。”
張文宏細心地了解病患情況,并給予醫務人員新冠診療培訓、小分子藥物使用、氧療補液支持等方面的指導。
一位老先生拿著家人的診療單與張文宏交流,他了解情況后叮囑老先生:“血氧飽和度要達到95%以上,一定要加強營養。”
一位阿婆剛剛做完心電圖,張文宏仔細詢問了就診情況,告訴阿婆“寒熱不發了,情況都蠻好,沒問題不要擔心”,給阿婆吃了一顆定心丸。
記者了解到,2022年12月以來,曹家渡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日均接診量達到1000人次,發熱門診日均接診量增至85人次。
據曹家渡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葉濤介紹,中心現在的發熱哨點全天候開放,一些在二三級醫院開具的輸液也能夠在社區醫院進行,大量地分流了二三級醫院發熱診療的壓力。
“防重癥重在黃金72小時,我們以‘早發現、早干預、早治療’為診療重點,只要是符合指征,有進展成重癥或危重癥可能性的患者,及時地給他們用上小分子藥物、Paxlovid等等,使他們能夠盡早地接受抗病毒治療。”葉濤說。
記者了解到,隨著社會面感染人數的持續攀升,靜安區建立了一整套三級救治網絡體系,充分發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網底作用;加強與市級專家有效溝通,建立常態化病例討論、救治、轉診機制;建立有效的物資保障和供應體系,確保藥品、救治物資能發揮最大作用;合理調配床位資源,建立分級救治體系,將重點力量投入重癥、危重癥搶救之中,最大限度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