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我國在今年3月24日入汛,較多年平均偏早8天。入汛以來,全國面平均降水量77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3%。6月至8月或旱澇并重。立夏已過,天氣越
我國在今年3月24日入汛,較多年平均偏早8天。入汛以來,全國面平均降水量77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3%。6月至8月或旱澇并重。
立夏已過,天氣越來越熱。關于今年6到8月的氣候情況,科技日報報道稱,專家預測今年汛期(6—8月),我國旱澇并重,極端事件多發頻發重發。
按照標準,3月24日為2023年我國入汛日,較多年平均入汛日期(4月1日)偏早8天。
事實上,早在4月國家氣候中心就發文表示,預計今年汛期(5月至9月)我國氣候狀況一般到偏差。
預計旱澇并重,區域性、階段性旱澇災害明顯,暴雨、高溫、干旱等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偏多,降水呈南北兩條多雨帶,長江中游降水明顯偏少;全年登陸我國的臺風個數接近常年,主要影響我國華南和華東沿海,發生北上高影響臺風的可能性較常年大。
西南雨季開始時間較常年(5月27日)偏早,南部雨量較常年偏多,北部接近正常;梅雨開始時間接近常年(6月9日),雨量總體較常年偏少,但南北空間分布差異大;華北雨季開始時間較常年(7月18日)偏早,雨量較常年偏多。
同時,松花江流域、嫩江流域、黃河中下游、海河流域、珠江流域可能出現較重汛情,長江中游可能出現區域性氣象干旱;夏季我國大部氣溫偏高,華東、華中、新疆等地可能出現階段性高溫熱浪。
對于民眾,專家表示“防”字當先,不能心存僥幸,民眾應盡可能遠離災害風險大的區域。密切關注天氣及預警信息,做好必要的防汛物資儲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