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從昨天(8日)起,我國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正式實施乙類乙管。此前,根據乙類乙管及防控措施優化調整相關要求,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及相關部門
從昨天(8日)起,我國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正式實施“乙類乙管”。此前,根據“乙類乙管”及防控措施優化調整相關要求,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及相關部門發布了第十版防控方案和第十版診療方案。
關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診療方案(試行第十版)》,國家衛健委邀請專家進行解讀。
強調65歲以上老人為重癥高風險人群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科主任王貴強介紹,第十版診療方案將重癥高風險人群的年齡從原來的60歲調整到現在的65歲。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科主任 王貴強:從數據來看,因為65歲重癥高風險更多。同時我們強調65歲未全程疫苗接種的人群,是重點關注人群。所以也提醒沒有進行疫苗接種,或者未全程疫苗接種的老年人,有基礎病的高風險人群一定繼續接種疫苗,要打第四針,第二次加強免疫非常有必要。再有就是重癥高風險人群里面,除了有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壓,包括腫瘤等基礎疾病的,又加上了持續透析的人群,因為目前來看,持續透析的人群在疫情高峰期也是容易導致重癥和死亡風險的人群。
指氧飽和度加入重癥早期預警指標
第十版診療方案對新冠患者出院標準進行了調整,同時將指氧飽和度監測指標等加入重癥早期預警指標。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科主任 王貴強:實際我們目前來看,大部分病人恢復期都很穩定,所以出院標準也相應進行了調整,不必要進行病原學的檢測了,不用查核酸也不用查抗原了,只要癥狀改善、病情穩定,就可以出院了。
第十版診療方案將生命體征監測特別是靜息和活動后的指氧飽和度監測指標等加入重癥早期預警指標。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科主任 王貴強:因為氧飽和度小于93就提示是重型的病例,但是有很多老年人基礎病,持續臥床不動,所以他的氧飽和度看著挺好,但是一活動一起來,比如上衛生間,氧飽和度快速下降,并且個別還出現嚴重的并發癥問題。所以現在臨床實踐中,我們常常說靜息狀態下查一個氧飽和度,然后活動活動再查一下,這個時候才能真正看到他對缺氧的耐受性的問題,避免突發事件發生。
診斷效率不斷提高 不再判定疑似病例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科主任王貴強還介紹,目前新冠病毒感染已可通過核酸和抗原檢測等實現及時、快速、準確診斷。為進一步提高臨床診療效率,更好實現快速收治,第十版診療方案不再判定“疑似病例”。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科主任 王貴強:所謂疑似病例就是有流行病學、有臨床表現,支持新冠病毒感染的診斷,但是沒有病原學證據的時候,我們叫疑似。但是現在病原學證據已經擴充為核酸陽性或者抗原陽性都可以做診斷,不涉及等待結果再做確診的問題,所以我們把疑似病例去除了。實際抗原檢測納入到確診病例的依據,這點我覺得非常重要。也呼吁大家,尤其是老年人,有重癥高風險的,一旦有出現發熱、咳嗽等表現,一定要做抗原或者核酸檢測,明確診斷。因為這樣的人群明確診斷以后,我們要給予早期干預,包括社區層面上可能要給予抗病毒藥的早期使用,包括氧療。
進一步完善中醫治療相關內容
第十版診療方案中進一步完善中醫治療相關內容,對此記者采訪了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院長劉清泉。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院長 劉清泉:在這里面更多體現的是,對于恢復期的治療,因為恢復期目前存在三類基本情況。
一類以乏力為主要表現,表現出消化系統癥狀,吃飯吃不好、肚子脹等一系列表現。
第二個是乏力,同時表現出心慌、出汗、氣短,實際上是心肺功能不好的癥狀、
最重要的增加了,目前這一段時間,奧密克戎表現在恢復過程中,出現非常明顯的咳嗽的癥狀。中醫的宣肺、止咳、化痰給了明確的治療處方和方向。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院長 劉清泉:在整個第十版方案里,還有一個更大的變化,就是對于重癥和危重癥做得更細。
出現嚴重高熱時,加上中醫的辦法,能夠把高熱時間縮得非常短;
在危重癥出現嚴重腹脹時,及時用上通腹瀉的辦法;
在出現循環衰竭的時候,中醫采取益氣扶正固脫的辦法來進行中西醫協同救治,對于休克的糾正可能會縮短時間。
上一篇:各地搶抓開門紅 掀起發展新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