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涉疫藥品的缺貨、斷貨問題日益引發關注。澎湃新聞注意到,這兩天,已有多座城市倡導有余藥的市民,分享藥品給親友或急需之人,另外,多地正
涉疫藥品的缺貨、斷貨問題日益引發關注。澎湃新聞注意到,這兩天,已有多座城市倡導“有余藥的市民,分享藥品給親友或急需之人”,另外,多地正在開展“鄰里互助、藥物共享”等行動,以應對群眾買藥難問題。其中,12月15日,安徽合肥第139次全市疫情防控工作視頻會商會提到,倡導近期有余藥的市民,分享給親友或其他急需之人。
16日,蕪湖市衛健委專家受訪時表示,近期有余藥的市民,提倡互助共享,分享給親友或其他急需用藥之人。同日,馬鞍山市疫防辦在宣布黨政機關、醫療機構不再查驗核酸的同時,也倡導近期有余藥的市民守望相助,主動分享給親友或其他急需用藥之人。
四川宜賓等地也加入到倡議隊列中。宜賓市疾控中心12月16日發布的疫情防控倡議書寫道,有余藥可分享。做好防護的前提下,可將余藥等分享給急需的親友、同事、鄰居,伸出援手,互相幫助。
為緩解群眾買藥難,另一些行動也在展開。在四川綿陽,綿陽市游仙區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于12月14日發出了《關于開展“鄰里互助 藥品共享”志愿服務行動的倡議書》。
游仙區精神文明辦稱,倡導理性、適量、按需購買日常急需藥品,不可大量、盲目儲備和長期囤積防疫藥品。倡導鄰里互助,在做好個人防護前提下,主動為鄰里提供代買代辦等力所能及的幫助。倡導無私奉獻,通過業主、小區、社區或更大范圍的微信群、QQ群等各種渠道,救急助困,在滿足自身用藥需求前提下共享防疫藥品。堅決杜絕高價買賣藥品以及交易假冒偽劣、過期藥品等違法行為。
12月15日,湖北武漢經開區沌陽街道新民社區對現狀形容道,隨著疫情防控政策不斷優化調整,人員流動加快、病毒傳播迅猛,感冒發燒的病人陡增。老百姓急需的口罩、藥品等防疫物資均被搶購一空,一時之間造成防疫物資相對短缺。急需的人心急如焚,儲備過多容易可能空置和浪費,造成供需不平衡,如感染時每人“布洛芬”或“泰諾”2-4粒、連花清瘟膠囊48粒足夠。
新民社區倡議,親朋鄰里間的防疫物資進行共享互助、互通有無。在保留自家基本需求的情況下,富余的緊缺物資藥品可以通過微信朋友圈、微信群等平臺與親戚、朋友、街坊鄰居共享或交換其他藥品。贈人玫瑰,手留余香。
湖北襄陽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也在16日發出倡議:廣大市民發揚守望相助、互幫互助的優良傳統,把閑置的藥品存貨,通過社區、網絡等平臺,與自己的同事、朋友、鄰居共濟使用,讓有限的藥品資源發揮最大作用。也許您的一個善舉,就能救他人于危難。
“在這個寒冬時節,鄰里間有了一種互相‘搭把手’的溫暖。”12月16日,北京西城區融媒體中心發布消息稱,連日來,西城區各街道的居民“各顯神通”,共同搭起了防疫互助渠道,防疫物資和藥品暫時短缺,鄰里的善意卻從來不缺。
文章提到,近日,月壇街道三里河二區5號樓的趙女士在社區居民互助群里看到了一條求助信息,趙大爺得知后,便讓女兒把自己的健康防疫包也先送給鄰居,老人身體馬虎不得。隨后,趙女士的父親就立刻拿出前幾日社區發放的健康防疫包,雖然自己的藥品也不多,但他還是決定分享給這位更需要的鄰居。為了避免交叉感染,送出之前老人還特意消了毒,同時也怕生病的老人有其他基礎病需要注意,就把藥品說明書發群里了。
12月13日晚上,牛街東里一區居民群中高先生發布了一則緊急求助消息,立刻引起了鄰居們的注意。高先生的妻子發燒已經39度6了,但是到處都買不到泰諾林,特別擔心高燒對于腹中的胎兒造成影響。消息一發出,素不相識的鄰居們紛紛響應,“我家里有開封的半瓶,如果您不介意可以將剩下的拿給你用。”“我家也有,現在沒在牛街住,閃送給你。”“我家還有,放你家門口。”......不一會工夫,高先生拿到了鄰居們送的退燒藥。從發出求助消息到拿到退燒藥,高先生只用了12分鐘。晚上11點,吃了鄰居們送來的退燒藥,高先生家人已經退燒。
在江蘇蘇州,根據微信公眾號“蘇州日報”12月16日報道提到,16日,家住姑蘇區蘇錦街道新天地家園南社區的戴妹女提著滿滿一包藥走進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交給了工作人員。戴妹女袋子里藥有10多盒,全是治療新冠的常用藥。
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一進門左手邊就醒目地放著一個木質陳列架,上面貼有“守望相助愛心角”和“居民互助用藥處”字樣。在工作人員的協助下,戴妹女將10多盒藥品整整齊齊擺放到架子上。“我看到居民微信群里有人發出求助,說家里的藥不太夠了,我想著自己藥囤多了,根本用不完,便想著送來社區,希望你們送給需要的人。”戴妹女告訴記者,她家里一直都有備藥的習慣,前陣子也囤了一些消炎、清火的藥品,這次把拿到社區來,就希望可以幫到有需要的人。沒等社區工作人員遞將水遞到她手中,戴妹女就匆匆地推門出去了。報道稱,戴妹女的暖心舉動感染了不少熱心居民。在她的帶動下,黨員群眾紛紛把家里多余的藥品貢獻了出來,送到社區。“身邊有人這么做了,專家也說,買這么多藥沒有用,放在家里時間久了還會過保質期。我自己的藥夠,不如送給更有需要的人。”72歲的老黨員莊康樂說,新天地家園南社區的老年人多,鄰里互助一直是社區的優良傳統,“這個時候更應該把多余的藥共享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