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近日,擁有千萬粉絲的網紅小慧君疑因不履行法院判決被封號引發熱議。此前,小慧君發視頻哭訴被老板性騷擾,且老板強迫其簽訂含有霸王條款的
近日,擁有千萬粉絲的網紅“小慧君”疑因不履行法院判決被封號引發熱議。此前,“小慧君”發視頻哭訴被老板性騷擾,且老板強迫其簽訂含有霸王條款的合作協議。然而法院審判顯示,小慧君等人是為實現“低成本解約”目的,構陷被老板性騷擾。
為謀求個人私利,制造話題、賣慘誣陷,還拒不履行法院判決,該網紅“飯碗”被封并不冤。從法院判決及相關證據看,有多名網紅組團策劃“性騷擾”的苦情戲,甚至發動“軍師”出謀劃策,為的就是逼迫老板讓步,“把解約費降到最低”。而幾篇頗具煽動性的“小作文”的確成功綁架了輿論,涉事老板一度人格受到重創、公司被迫停業、家人遭遇網暴,一系列傷害不可謂不慘重。“正義也許會遲到,但絕不會缺席”,眼下,賣慘大戲終于落下帷幕,“小慧君”不僅被輿論反噬、名譽掃地,還要為違法行為付出代價。
幾篇虛構的“控訴”引發軒然大波,背后的問題同樣值得深思。在人人都有麥克風的今天,有人成功借由社交媒體推動維權,但顛倒黑白的“小作文”也泛濫成災,仿佛誰更會擺弄文字、刻意煽情,誰就占據了輿論制高點。比如,此前有博主發文稱“叫跑腿送重要文件被勒索”,跑腿小哥瞬間成為眾矢之的,最終卻被證實相關內容純屬蓄意捏造。凡此種種,雖動機不一,但多是利用大家的樸素正義感博同情、帶節奏,即便最終能夠還原事實真相,但被指控者往往已經被輿論浪潮淹沒。更值得警惕的是,“狼來了”的次數多了,追問真相、守護公道的輿論氛圍難免受到傷害,結果導致真正需要維權的人難上加難。
法律不會放過一個壞人,也絕不會冤枉一個好人。此次事件的反轉,則再次提醒我們,面對真假難辨的網絡爆料,吃瓜群眾要有“讓子彈飛一會兒”的耐心。過去我們常說“眼見為實”,可在社交媒體高度發達的今天,有圖未必有真相,很多爆料看似感情充沛、證據確鑿,實則“開篇一張圖、內容全靠編”。作為普通網民,不被情緒化的判斷裹挾,不被預設好的立場蒙蔽,理應成為“數字化生存”的基本態度。
莫讓造謠賣慘綁架輿論、透支正義,這同樣考驗著法律剛性、平臺治理等諸多層面。從本次事件看,從法院認定虛構策劃,到相關平臺封禁賬號,雷厲風行的舉動都向社會傳遞了“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的強烈信號,也符合公眾對于嚴懲造謠者的期待。進一步提高造謠傳謠的違法成本,讓消費善良的賣慘營銷無所遁形、一無所獲,才能更好守住社會公平正義的底線。
下一篇:最難入學年?多地發布小學學位預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