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近日,女網紅小慧君(真名劉某慧)網絡賬號被封,引發廣泛關注。2020年,劉某慧在網絡發聲,自稱受到MCN公司總經理孫灝羽性騷擾。網紅夫婦姚
近日,女網紅“小慧君”(真名劉某慧)網絡賬號被封,引發廣泛關注。
2020年,劉某慧在網絡發聲,自稱受到MCN公司總經理孫灝羽性騷擾。網紅夫婦姚某杰和陳某雨隨后公開發布視頻表示支持,還稱該公司騙了他們。孫灝羽隨后表示,劉某慧和姚某杰夫婦的指控不實。
2022年6月,法院認定,劉某慧指控的孫灝羽性騷擾一事為虛構。劉某慧和姚某杰用輿論施壓相關公司,以實現“低成本”解約目的。法院分別判決劉某慧和姚某杰在網絡平臺賬號上向相關公司道歉、澄清事實,分別賠償5萬元,承擔原告方律師費7000元。
幾個網紅的“鬧劇”,令公眾憤怒的同時,更細思恐極。
“狼來了”的次數多了,
真正的受害者怎么辦?
幾張照片、幾段音頻,或者真假難辨的聊天記錄,就可以把“性騷擾”“出軌”等帽子,扣在任何一個人頭上, 隨之而來的便是漫天的網暴,這個人也會面臨“社會性死亡”。
在人人都有麥克風的今天,有人成功借由社交媒體推動維權,但顛倒黑白的“小作文”也泛濫成災,仿佛誰更會擺弄文字、刻意煽情,誰就占據了輿論制高點。
比如,此前有博主發文稱“叫跑腿送重要文件被勒索”,跑腿小哥瞬間成為眾矢之的,最終卻被證實相關內容純屬蓄意捏造。
凡此種種,雖動機不一,但多是利用大家的樸素正義感博同情、帶節奏,即便最終能夠還原事實真相,但被指控者往往已經被輿論浪潮淹沒。
更值得警惕的是,“狼來了”的次數多了,追問真相、守護公道的輿論氛圍難免受到傷害,結果導致真正需要維權的人難上加難。
過去我們常說“眼見為實”,可在社交媒體高度發達的今天,有圖未必有真相,很多爆料看似感情充沛、證據確鑿,實則“開篇一張圖、內容全靠編”。作為普通網民,不被情緒化的判斷裹挾,不被預設好的立場蒙蔽,理應成為“數字化生存”的基本態度。
懲戒不夠有力
就是對此類行為的縱容
造謠一張嘴,辟謠跑斷腿,即使辟謠之后,傷害也無法消弭。這種現象,不僅不正常,還相當可怕,理論上每個人都可能會遭遇這種“誣陷”,這是社會隱憂。
之所以會如此,造謠誣陷者的人品低劣、法治意識淡薄,是一方面,造謠成本低,懲戒不到位不給力,社會對此類行為的全方位震懾還沒有形成,相關規范機制和體系還有待加強,也是主要原因。
這些因素在此事件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幾個網紅以有預謀誣陷的方式,逼自己老板讓步,只是為了個人私利,完全不顧他人的名譽和正當權益,也完全不把社會公德乃至法律放在眼里,性質極其惡劣,社會負面影響極大。
幸虧法院出手,依法處理,以正視聽,還受害者一個公道,讓正義雖遲但到。但事情還沒有結束。有媒體報道稱,劉某慧和姚某杰仍未履行法院判決中公開賠禮道歉的判罰。判決書都生效近一年了,這些始作俑者還沒有履行判決,這顯然不是社會期待的結局,法院顯然還要繼續出手,強制執行。
除此之外,被告分別賠償5萬元的判決,也讓公眾普遍質疑,處罰過于輕了,使得造謠成本太低。畢竟此前杭州取快遞女子被造謠案,一審宣判兩被告人犯誹謗罪,判一緩二。而“小慧君”網絡賬號近期才被封禁,相關網絡平臺的介入處置也有過慢之嫌。需要強調的是,如果懲戒不夠及時有力,也是對此類行為的縱容。
千萬粉絲網紅構陷老板性騷擾,以及杭州取快遞女子被造謠案,至少始作俑者都被依法懲戒,但那些過程中被謠言魔彈一擊就倒的看客們,可能大多還置身事外。他們的推波助瀾以及網暴行為,給當事人和社會造成的傷害,恐怕不亞于始作俑者本身。雖然現在對這方面的治理,依然是現實難點,但為了保護個人權益和社會公共利益,這樣的“難”顯然不應再繼續下去。
現在是一個“人人都可以成為網紅”的時代,這是互聯網短視頻時代帶來的一種平權,讓每一個普通人都有機會成名。但同時也帶來了挑戰和風險,畢竟不是人人都能做到在法律和道德的紅線內駕馭住流量。
當前網紅圈,百花齊放也魚龍混雜,很多網紅都有幾十萬、上百上千萬粉絲,稍微起點邪念,或被人利用,后果不堪設想。警惕這一群體可能帶來的社會負面效應,為他們戴好“緊箍圈”,上好法治規范課,需要全社會重視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