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中國奇譚》再度登頂熱搜,不過這一次并不是好評,而是遭遇了一位家長的炮轟。在這位家長的發文中,透露著對動畫認知的偏見和狹隘。首先他
《中國奇譚》再度登頂熱搜,不過這一次并不是好評,而是遭遇了一位家長的炮轟。
在這位家長的發文中,透露著對動畫認知的偏見和狹隘。
首先他說道,“一個動畫片一般應該是給兒童看的吧,那作為一個兒童看了是什么反應呢?我的孩子看第一集的時候被烏鴉的裝鬼給嚇哭了,第二集開始。不到一分鐘就嚇哭了。這是拍給孩子看的嗎?孩子看了絕對的童年陰影。
這樣一部動畫片,想教給孩子什么呢?有什么教育意義嗎?如果沒有教育意義那么可以給孩子們帶來歡樂嗎?如果會帶來童年心理陰影,哪怕一丁點,作為家長也不愿意孩子看這樣的。”
第一句話就看得出這位家長對動畫有著很大的誤區。
動畫從來就沒有說是只給兒童看的,要不然宮崎駿的動畫怎么可能火遍全世界。所以對于這樣的認知,是極其狹隘的。
然后對于《中國奇譚》給他孩子帶來的驚嚇,確實很是抱歉,但是作為家長不應該起到監督、引導的作用嗎,作為孩子的監護人、責任人,隨隨便便給孩子看任何東西,這本身就是不負責任的表現,明明是自己的問題,最終怪罪到一部動畫身上,有失偏頗,也不負責任。
《中國奇譚》自始至終都沒有說是拍給孩子看的,作為家長理應有著責任去對孩子所看的內容進行審核,然后自我權衡,再去給孩子觀看。
至于這位家長所說的給孩子的教育意義,那么目前三集來看,或許前兩集對于孩子不適合,但是第三集還是較為適合的,當然后續還有其它適合的,如果單從孩子出發,首先作為家長就要做好選擇。
當然對于成年人來說,前兩集帶來的驚艷確實是這些年動畫所難以企及的,不管是《小妖怪的夏天》引發打工人的共鳴,還是《鵝鵝鵝》對傳統志怪故事提煉、人生哲思的表達,都有著極強的現實意義和教育意義。
而整個畫風上更是一次傳統美學的淋漓盡致表達。
其次,這位家長又說道“如果不是給孩子看的,作為一個成年人看過之后,感覺也還是幼稚的動畫片,有些劇情就是強行搞笑”。
對于任何影視作品,不可能做到任何人滿意,所以對于這位家長感受到故事的幼稚,強行的搞笑能夠理解,但是比起一般的動畫,已經超出了一大截。
最后,這位家長還說道,“畫風我是認可的,這是我們印象中的醫風畫風。問題是既然可以做到這樣的畫風,為什么之前出來那么多喜羊羊之類的幼稚畫風?感覺要么這樣要么那樣,總是在某一方面在給孩子們的成長造成不良影響”。
至于畫風,畢竟不可能讓所有制作公司都遵循著如此,而對于喜羊羊之類的畫風,也是歷經了十幾年,一步步摸爬滾打發展而來,如今已經有著很大升級,不可能一開始就是極致的,都是需要一個過程的。
在這里不得不說的就是“熊出沒”系列電影,已經上映的八部影片累計票房超40億,而且畫風方面是越來越進步,已經邁入了國際水平,而故事方面也是不斷升級,要不然怎么會取得如此優異的票房成績。即使有著忠實的粉絲觀眾,但是單靠這些還是很難在院線電影市場奏效的,說明此類動畫電影的質量已經有著大幅度提高了。
更不要說內地影史的動畫電影票房冠軍《哪吒之魔童降世》。
所以說對于這位家長的炮轟顯得幼稚、偏執、片面。
《中國奇譚》當然不是完美的,尤其到了第三集整個故事上已經明顯不如前兩集驚艷了,但是整個畫風上還是優秀的,國產動畫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對于優秀作品肯定要鼓勵,對于問題也要提出解決,槽點可以批,但是請不要無腦指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