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5月23日,武漢市漢陽區弘橋小學一年級男生譚某在校內被老師劉某駕車撞倒碾軋死亡,留下悲痛欲絕的父母。令所有人意外的是,6月2日,孩子的
5月23日,武漢市漢陽區弘橋小學一年級男生譚某在校內被老師劉某駕車撞倒碾軋死亡,留下悲痛欲絕的父母。令所有人意外的是,6月2日,孩子的母親也墜樓身亡。一個家庭,在十天時間,接連失去兩條生命,令此事的悲劇濃度陡然上升。
從媒體對當事者鄰居的采訪中,我們得知,“孩子出事后,她媽媽(孩子的姥姥)過來陪著她,寸步不離,怕她想不開。昨天是兒童節,我們都擔心她觸景生情。今天聽說是家人上廁所沒注意,她就從自家跳下了。”
媒體評:如果墜亡不是意外,這位年輕母親在兒童節過后,選擇離開人世,可見其內心之痛,已成了其生命無法承受之重。這種痛中,當然有對孩子的不舍。猶記得,聽聞自己的孩子被汽車碾軋時,她泣不成聲,“孩子得多疼啊”,這是任何一位母親都難以承受的重大打擊。但是,這種悲痛中,是不是也有被網暴戾氣所傷的痕跡?在別人陷入痛苦之際,冷漠圍觀、風言風語,對他人施以語言暴力的行徑,已經越來越不受輿論待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