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初夏時節,戈壁深處熱浪襲人,一陣陣直升機轟鳴聲打破了這里原有的空曠與寂靜。猛士,下面通報第四次返回艙落點坐標……空中四架搜救直升機
初夏時節,戈壁深處熱浪襲人,一陣陣直升機轟鳴聲打破了這里原有的空曠與寂靜。
“猛士,下面通報第四次返回艙落點坐標……”
空中四架搜救直升機螺旋槳轟鳴;地面搜救車隊疾馳向前塵煙滾滾。接到坐標后,各分隊按照預定計劃,迅速向返回艙落區靠攏。
“雄鷹,目視發現返回艙,呈直立狀態……”
隨著直升機緩緩降落至返回艙附近,身著橘黃色搜救服的航天搜救隊員迅速展開無水肼檢測、警戒區建立、便攜站架設等工作,開艙手手持艙門鑰匙,按動氣壓平衡閥,嫻熟地打開了返回艙艙門。
“航天員你們好,祝賀你們勝利凱旋東風著陸場!”
這是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航天搜救隊在東風著陸場第四次迎接航天英雄回家。奇聞事件記者了解到,與以往相比,此次任務組織指揮更加成熟、裝備設備更加完善、人員構成更加合理。航天搜救隊針對跨凌晨作業的特殊情況,先后開展了崗位人員晝夜適應性訓練,進一步完善了陣地保障條件建設,新研制了輕型材料返回艙操作平臺,并開設了通信專業訓練營,重點對通信鏈路建立崗位進行針對性訓練。
在準備期間,航天搜救隊提前統籌計劃,擬制了任務工作計劃安排,按照時間節點強勢推進各項工作落實見效;扎實開展任務全流程質量管控,確定了組織指揮、機載設備加復裝等10余個質量控制子過程和設施設備、政治工作、后勤保障、訓練演練等風險控制子過程,制定了4類80余條控制措施。堅持“寧可備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備”的極限思維,充分調研水域搜救、無人系統設備參加搜救任務的運用模式,深入分析“一上一下”任務特點和“精一崗、通二崗、會三崗”的要求,優化空地分隊及支援力量崗位設置,實施“減員減重”“復合專能”,為搜救隊插上騰飛的翅膀。
針對本次任務,航天搜救隊扎實開展專攻精練,組織競爭上崗強化訓練,重點開展指揮技能、駕駛技能、搜救處置、搜救通信等科目訓練,采取優勝劣汰方式優中選優確定崗位人員。通過組織理論授課、規程操作、桌面推演、時裝操作等訓練,扎實開展了切割傘繩、開破艙、應急通信保障等科目訓練,不斷提升崗位人員裝備設備操作水平和搜救處置能力。
著陸場區指揮部陣地指揮組組長杜運新表示:“我們將針對神舟十五號搜救回收任務需求和面臨的困難,緊盯狀態變化和特點、緊盯關鍵節點和部位、梳理歷次任務的問題和瑕疵、緊盯質量和標準,嚴密計劃、科學統籌,時刻將高質量高標準的要求貫穿到整個任務準備全過程當中。”
“任務中,我們要把思想凝聚到完成任務的標準上,持續深化向上限看齊、用數據說話、跟自己較勁、想明白再干的理念,按照精準柔穩的要求和一次做對的標準,確保每項工作都竭盡所能、每個環節都倍加細致、每個崗位都精益求精。”該隊黨委書記侯萬祿表示。
搜救隊員高嘉鑫說:“為航天員打開回家的大門是一件非常光榮的工作,這是我首次承擔這項職責,我一刻也沒有放松訓練,針對幾十種不同的情況開展了反復的練習,我對順利開艙門很有信心,對完成神舟十五號搜救回收任務很有信心。”
下一篇:黃覺牽張藝凡 旁若無人的玩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