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昨天(6月8日),部分省份的高考落下帷幕,考生們開始放飛。有些省的考試今天也收官了,比如隔壁的江蘇、福建。比較悲催的是浙江的孩子,明天
昨天(6月8日),部分省份的高考落下帷幕,考生們開始“放飛”。有些省的考試今天也收官了,比如隔壁的江蘇、福建。比較“悲催”的是浙江的孩子,明天,還有一大批人要接著上考場。
在不少人的記憶中,高考大多是2天,所有學生參加一樣的語文、數學、英語考試,只有文綜和理綜有所區分。如今高考為啥“花樣百出”,不同省份天數還不一樣?我們來解答一下“過來人”的疑惑。
01
你的高考我的高考,好像不一樣
其實,浙江的幸運兒,也是可以在兩天半完成所有考試的,只要他選考的科目是技術、物理和思想政治。但如果選中了在10日下午考的地理,就將收獲一次豪華超長版的高考體驗。
所以,也不是每一位浙江考生都需要考四天,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考試時間表。
與浙江情況類似的還有上海、北京、天津、山東和海南。這些省市采用的均是“3+3”的新高考模式。考生可根據本人興趣特長和擬報考學校及專業要求,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技術等7門科目中,自主選擇3門作為高考選考科目。
“3+3”改革最早在2014年啟動。以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為標志,我國開啟了自1977年恢復統一高考以來最全面、最系統、最深刻的一輪高考改革。
當年,上海、浙江率先啟動高考綜合改革試點。2017年,北京、天津、山東、海南四地加入第二批試點行列。前兩批試點省份采取的均是“3+3”模式。
還有一些省市采取的是不同的改革方案。2018年,第三批新增的河北、遼寧、江蘇、福建、湖北、湖南、廣東、重慶8個改革試點省市采取的是“3+1+2”模式。
“3+1+2”中,“3”為全國統考科目語文、數學、外語;“1”為首選科目,考生須在物理、歷史科目中選擇1科;“2”為再選科目,考生可在化學、生物、政治、地理等科目中選擇2科。
“3+1+2”模式的省市,大多是“考3天”的地方。
對于依舊采用“老高考”的省市來說,考試時間還是2天,為6月7日和6月8日。
02
高考時間有過哪些變化?
如今,高考是每年六月全國上下一同關注的大事。不過,回顧高考變遷的歷史,“六月高考”,其實是個年輕的傳統。
新中國第一次全國統一高考是在1952年,全國高校只招5萬人。當時的高考時間是每年8月15至17日,一共三天。這是我國教育史上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事件,標志著全國高等學校統一招生考試制度的建立。
1977年10月12日,國務院正式宣布恢復高考,21日,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等媒體以頭條新聞發布了恢復高考的消息,一個多月后,全國各地立刻開始了考試。
這也是唯一一年“冬季高考”,各省、市、自治區的考試日期差異不小。最早的吉林省在 11月底,最晚的江蘇省在12月23日至24日,多數集中在12月中旬。
1978年,高考重新改為暑期舉行,這一年高考的日期為7月20日至23日。
1979年到2002年之間,除了1983年曾改至7月15日至17日,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統一考試的時間固定在每年的7月7日至9日,充分彰顯了恢復高考以后高考制度的權威性與穩定性。
“7月高考”一直持續到2003年。從那一年起,全國統考時間改到了6月7日至9日。日期的數字“678”諧音“錄取吧”,還恰好有著一層美好的寓意。
話說回來,提前一個月舉行高考,其實是出于人文關懷考量作出的科學研判。教育部曾為改期一事進行過詳細的調研,發現7月我國普遍高溫酷暑而且多雨,容易影響考生的正常發揮,惡劣的天氣有時還會給考試的組織、考卷的運送等造成困難。
如果提前一個月,與考試相伴隨的閱卷工作也可以相應提前,最后一批院校錄取學生入學也從容一些。
03
萬變不離其宗
歷年來,高考時間穩定中伴隨著調整,變中不變的,是我國教育制度對以人為本、公平導向的追求。
2008年,汶川發生大地震,四川、甘肅部分地區教學設施損壞嚴重。教育部決定,四川省6市州45個縣和甘肅省17個重災縣市的高考推遲至7月3日至5日舉行,兩省非延考區和延考區實行“分別考試、分列計劃、單獨劃線、分別投檔、同期錄取”。
非常時期的非常舉措,既體現出對受災地區考生的人性化關懷,又不偏離公平公正的基本取向。
2020年,高考在新冠疫情的背景下延期到7月舉行,填報志愿和錄取時間也相應推遲,這不僅是為了保障考生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也是為了讓學生有時間回到校園、集中復習,把疫情對考生的影響降到最低。
在高考綜合改革的進程中,考試時間也不斷朝著更科學的方向進行著微調。
2014年,浙江省作為試點省份,提出外語與選考科目一年兩考,選考科目每年安排2次等級性考試,分別在4月和10月進行。多次考試機會打破了“一考定終身”。
2017年,浙江省在廣泛征求社會意見和科學論證的基礎上,將選考科目等級性考試安排在每年1月和6月舉行,學生高三起參加選考科目考試,既保證了教學秩序,也解決了過去高二和高三學生同臺競技帶來的不公平現象。
從時間調整這樣的細節里可以看出,讓每一位考生擁有平等的機會,讓不同特質的個體都能獲得發展,始終是高考改革的初心。
上一篇:美英領導人發表《大西洋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