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眾所周知,為維護高考公平、防止考題泄露,考試須知明確規定,考試開始15分鐘后,遲到考生不得進入考點參加當次科目考試。然而6月8日,有網
眾所周知,為維護高考公平、防止考題泄露,考試須知明確規定,考試開始15分鐘后,遲到考生不得進入考點參加當次科目考試。然而6月8日,有網友反映江西一考生遲到37分鐘仍進入考場,引發網絡熱議。這究竟是怎么回事?
根據江西省教育考試院的情況通報,受暴雨影響,該考生在去考場途中受困高架,于9時22分跑步到達考點門口并緊急求助,省教育考試院了解情況后同意考生進入考場,該生于9時37分進場考試。根據《江西省2023年普通高考考務工作實施細則》“自然災害及非人為因素影響考試”的有關精神,該考生遲到有不可抗拒的客觀原因,并非主觀故意。破例入場于法有據。
高考的公平,正在于對所有考生的一視同仁。在不少地方,都有一些考生因為遲到不能進入考場,為人生留下遺憾。畢竟,因為個人特殊情況“法外開恩”“網開一面”,損害了高考的公平。但相關規定將自然災害及非人為因素納入考慮,也是為了保護更多考生的權益。在情況符合規定、手續符合流程的情況下,盡力呵護每一位考生的夢想,這樣的“破例”符合程序正義,也釋放出公共服務的融融暖意。“人性化,做得很正確”“這樣的高考充滿溫情,點贊!”……相關新聞報道下,網友點贊絡繹不絕。
此次事件還有兩個細節值得關注。一是從考生抵達考點到進場考試,只用了15分鐘。事發突然,經過層層匯報,在較短時間內妥善解決,體現了有關部門的辦事效率,彰顯了社會各界對高考的高度重視。二是考點為遲到考生啟用備用考場單獨考試,最大程度減少了對其他考生的影響和打擾,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辦事的速度,服務的溫度,歸根結底體現著治理的精細度。
高考關乎廣大考生的前途,也關乎千家萬戶的幸福。近段時間,各地在考試組織、考試安全、考生服務等方面拿出有效舉措,全力保障考生應考。從考生進考場前丟失身份證,交警緊急助其補辦,到根據殘疾考生需要,提供必要幫助,服務保障人員的務實舉措透露出濃濃的人文關懷。走上考場的1200多萬考生背后,有無數人為他們遮風擋雨、保駕護航。
讓每一位心懷夢想的學子站在公平的起點上,獲得公平的機會,這是全社會的共同期待,也是相關各方的努力目標。乘著這份關心與呵護,祝愿每一位高考考生都能得償所愿、馬到成功!
上一篇:誰會是拜登2024美國大選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