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古人有一句俗話叫:老而不死是為賊。還有一句俗話叫: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意思都是說沒有德行的人,和那些喜歡做壞事而不愿意
古人有一句俗話叫:“老而不死是為賊。”還有一句俗話叫:“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意思都是說沒有德行的人,和那些喜歡做壞事而不愿意做好事的老人,都是令人譴責的。
但是,古往今來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就是尊老、敬老,把老人的地位上升到了一個可以無法無天的地步,目前還是最令人無法理解的。從而也造就了一批倚老賣老的人,借此在踐踏大家的道德底線。
比如,只要是老人就可以在公交車和公共場所,搶占他人座位、 霸占地盤跳廣場舞;只要是老人做了偷雞摸狗的事情,就可以免于處罰口頭教育了之;只要是老人就可以公然碰瓷,屢次盜竊,本人還毫發未傷。
我是“老虎觀社會”,和你一起追蹤社會熱點,感受百姓生活,解讀人間百態。
如今的大學生找工作難和創業難,更是社會現實當中的一大痛點,如何讓大學生走向農村自主創業,給當地老百姓帶來實惠,本來是一件兩全其美的好事。但是把這個構想放在農村之后,才知道真正的難題在哪了。
6月12日,重慶就有一名返鄉創業的小伙,在當地承包了村民的土地發展農業,想借此來給當地的農民帶來收獲,可以到農場里打工賺錢,充分利用物流以及銷售渠道,帶動農場的蔬菜上市。
但是讓他沒想到的是,地里的蔬菜剛成熟一批,就有附近的村民三天兩頭來地里偷了,這成熟的蔬菜趕不上盜竊的速度,這讓任何想發展創業的年輕人,都受不了也處理不好這樣的騷擾啊。
從畫面中可以看到,該名小伙當天抓住了一名白頭發老太太,手里還提著菜籃子,里面偷的就是農場里剛長成熟的西葫蘆。明明已經被小伙人贓俱獲了,但是老太太還賊心不死,硬是不肯松手放開盜竊的贓物。
當然,也有人說了老太太年齡這么大了,也許是家里缺菜吃,小伙地里種了那么多,就讓老太太吃一點有啥關系?不過,小伙當下已經跟大家說明了:這老太太已經不是第一次來偷菜了,而是三天兩次。
小伙在網上發文跟帖解釋說:“前天抓到原諒了她,不改呀。我們不能讓她一直背著背簍來摘吧。”看來這老太太是慣犯了,根本不是吃不起蔬菜,而是想著偷了蔬菜自己拿到市場上去賣錢的。
無奈之下小伙子只好打電話報警處理了,對于警方來說老太太屢次偷蔬菜,雖然價值不大但是已經造成了小伙的損失,這種多次盜竊的行為已經構成盜竊罪了。最終,老太太應該按什么條規處罰,還要看官方通報了。
而老太太之所以敢屢次三番來盜竊,其中抱著的一個信條就是:我一大把年紀了,他們能把我怎么樣?所以老太太才倚老賣老,借著自己年齡大了就為所欲為,把貪便宜的事情做到無限次的盜竊了。
更可笑的是網上很多人,對于這樣的一幕竟然還大發善心。云南一位網友跟帖留言稱;"有那個必要嗎,說說就可以了,干嘛還要報警呢?“
看到警察把老太太帶走之后,其實也就是個形式而已,對于這樣年齡的老太太,最多就是教育一頓再放出來。而老太太毫發未傷之后,還會繼續來偷菜的,因為她們知道警察都拿她們沒辦法,愈發囂張了。
這樣的事情其實并非個例,去年武漢95后女孩投資百萬種南瓜,遭當地老人組團偷竊反被以死威脅,就上了熱搜了。最終的結果是地里的南瓜偷不走了,就被村民們用鐮刀砍爛,搞破壞讓女孩遭受損失。
以前的農民是被地主壓迫慣了,導致吃不飽穿不暖,如今成了承包土地的地主被農民壓迫慣了,并且還絲毫受不得應有的處罰。所謂的”法不責眾”,老人不接受法律處罰的規定,不僅傷了創業者的心,更傷害了法律的尊嚴。
重慶一名網友跟帖留言稱:“我們這里老人偷,小的也跟著偷。什么樣的父母就有什么樣的孩子,果真是龍生龍鳳生鳳。骨子里帶來的貪婪,不是用法律就可以改變的。”
由此可見,村風民俗不好帶來的營商環境也是糟糕透頂的,真正的治窮先治愚倒不如改成治窮先治法,在法律上形成一個嚴厲的措施,才能真正讓這些老而不死是為賊的人,真正受到法律的懲罰,維護法律的尊嚴。
所謂的“人心不足蛇吞象”,其實可以完美詮釋為什么老人會屢次盜竊了,而這種盜竊不是可以用貧窮來作為借口的,當下的各種低保和五保政策,不至于讓一個人窮到吃不起飯,但是怕就怕那些害蟲一樣的老人,把尊老和敬老當成一種特權來使用。
大家對于這樣的盜竊老人有什么想說的,如果你是種地小伙又會如何應對呢?歡迎跟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