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近年來,隨著互聯網快速發展,黨員干部和公職人員由于沉迷網絡賭博、網絡游戲等引發的涉網違紀違法問題頻頻發生。今天跟著小蓮來看看,一位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快速發展,
黨員干部和公職人員由于
沉迷網絡賭博、網絡游戲等引發的
“涉網”違紀違法問題頻頻發生。
今天跟著小蓮來看看,
一位年輕的區管干部
是如何在賭博中輸掉前途和未來的......
基本案情
陳瀟,1988年6月生,杭州市拱墅區大關街道原黨工委委員。
2017年至2021年期間,陳瀟多次在上班時間登錄以自己個人名義或他人名義注冊的賭博網站賬號,參與網絡賭博活動,賭資巨大。經查,為償還賭債,2017年至2020年,陳瀟利用職務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索取或收受他人財物,共計人民幣379萬元。2021年6月9日,陳瀟被開除黨籍、開除公職。2022年7月26日,陳瀟因犯受賄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六年六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40萬元,違法所得予以沒收,上繳國庫。
被組織談話前還在賭
沉迷賭博,這個年輕干部“輸”掉光明前程
“得志將才年少時,輕歌勝馬任韁馳。充聲花語迷覺醒,累步危崖渾不知。一去未曾回首望,再尋已是初心失。諸君莫要覆同道,待陷囹圄方悔遲。”這是杭州市拱墅區大關街道原黨工委委員陳瀟在留置期間寫下的詩。
經查,陳瀟嚴重違反黨的政治紀律、廉潔紀律、工作紀律,伙同他人,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收取他人及向他人索取財物共計人民幣379萬元,其行為構成嚴重職務違法并涉嫌受賄犯罪。2021年6月,陳瀟被開除黨籍、開除公職。2022年7月,陳瀟因犯受賄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六年六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40萬元,違法所得予以沒收,上繳國庫。
從全區最年輕的區管干部到身陷囹圄的階下囚,這條人生高光拋物線,陳瀟只走了三年多,這位年輕干部曇花一現的“美好”仕途,要從一個“賭”字說起……
被組織談話前還在賭
喪失黨性,“賭”上運氣,“輸”掉千萬錢財
陳瀟1988年出生于浙江臺州農村,22歲通過公務員考試進入杭州市拱墅區城市管理執法大隊成為一名科員,一路成長為區城市管理局團工委書記、中隊教導員,2017年提拔成為區管干部。
談及自己,陳瀟這樣總結:“我的偶像是焦裕祿,希望成為他那樣的干部。我迅速‘落馬’核心原因是黨性喪失,關鍵原因是‘貪’‘賭’‘狂’......”
正如陳瀟所說,前期憑借著工作踏實肯干和出色業績,他深受領導和同事的肯定,事業仿佛一帆風順。但一次異鄉的聚會,一場簡單的飯局,一句不經意的話,讓陳瀟的人生航道悄然發生了偏離。
2015年9月,陳瀟受委派到中央某機關單位掛職鍛煉。某日,好友吳某等人來北京探望他,“我跟一個QQ群里的專家賭球,贏了16萬!”吳某隨口的話,讓陳瀟心里猛然一動。陳瀟是資深球迷,每逢世界杯必看。“希望經濟上更寬裕些,可以改善生活,也可以用來交際,于是,就激發了我的貪念。”為了消遣異鄉時光和“搞錢”,陳瀟從跟著好友玩賭球,慢慢變為參與網絡賭博。
賭博兩三分鐘來的錢比兩三個月的工資還要多,這讓他原本平靜的心蕩起漣漪。于是,“上班,門一關我開始賭;開會,領導旁邊講話,我在賭;開車,一手方向盤一手拿手機賭;對接工作,一邊說話一邊賭。甚至很多時候,中飯都不吃,坐在辦公室里賭。”從一開始每局下注幾十元、幾百元到上萬元,投注金額越玩越大,潘多拉魔盒就此打開,一發不可收拾。在被留置前三天,陳瀟還在賭,甚至在被組織談話的前30分鐘,他還邊等談話,邊手機下注“想最后玩一把”。
“贏了49900元,我就想再贏100元湊個整數,結果玩到最后輸了49900元,而我像著了魔一樣,還是一次次往里充錢。”在陳瀟眼里,這些錢更像數字游戲,隨著籌碼不斷增加,普通的博彩演變成了瘋狂的賭博。
在賭債越壘越高時,陳瀟也慢慢出現精神恍惚、無心工作的狀態,“理想信念不堅定,思想上產生動搖,讓我走向了腐敗,當我發現手中的權還能產生利益,就想方設法用權去伸手拿錢。”
放縱私欲,“賭”上權力,“輸”掉光明前程
掛職回來不久,陳瀟調任祥符街道黨工委委員,最忙時,他一人分管5個科室。“每天絡繹不絕的人找我匯報、請示、簽批,以及求我幫忙辦事,我開始有些飄飄然;想從各方面找回平衡,包括接受宴請,收受香煙禮品;面對諸多各路途徑找過來的管理對象的追捧、圍攻,心理防線不自覺地一步步退讓。”
“其實每一個‘第一次’發生的時候,內心還是忐忑和不安的,但是‘第一次’之后,很多事情就變成了順理成章……”陳瀟第一次收受禮卡是好友陳某某為感激他幫忙做消防檢查業務送的5000元超市卡,陳瀟在忐忑不安中想著是本來就熟悉的好朋友,收就收了。“而之后送來的卡,我想反正之前也收過了,就收了吧。思想的防線,一旦放松開了一個口,就會全面崩潰。”
2019年祥符街道某服務平臺需要裝修,而陳瀟正是這個項目的分管領導。一天,具體負責這塊工作的下屬何某某邀請陳瀟去釣魚,并向他介紹如何從該項目中“撈回扣”填賭債。
在何某某的安排和慫恿下,在債臺高筑的壓力下,陳瀟架構起他的撈錢“金三角”:由何某某出面與供應商談回扣,由好友李某某代收回扣款,而他本人負責默許與配合。
巨額的賭債,讓他深陷貪腐的泥潭。在“金三角”網下,沒有一條漏網之“魚”。“從招標代理公司、監理公司、工程建設方、施工方,包括材料供應商等等,各個環節,全流程,可以說是‘雁過拔毛’,走過路過絕不錯過。”辦案人員介紹道。這些款項除了用于還賭債外,陳瀟和好友還用來進行高消費。經查實,從2017年到2021年,陳瀟僅從該一項工程項目中就收受回扣款共計51萬元。
瘋狂斂財,“賭”上信用,“輸”掉完美人生
這位“一天不賭就難受”的“80后”干部曾有很多光環,生活中有一雙兒女、穩定的家庭,仕途上也是頂著光環一片光明。
“完美”的人設下是債臺高筑的人生,“我借了高利貸,每天早上一睜眼,就要還2萬塊日息。”陳瀟說,經濟上的全面崩盤讓他心態徹底惡化,在賭博泥潭里越陷越深。2019年年底,因為缺錢做籌碼“翻身”,他想盡一切辦法,不管什么項目都參與,不管什么錢都想拿。
倚著手中的權力,陳瀟向管理服務對象以“借”的名義索賄。“我說是‘借’,但我清楚他們不可能向我催討,這是辦事的好處費。”在這種心理的作祟下,陳瀟在負責處理轄區內平臺問題、行政處罰、消防審批等方面多次為他人謀取利益,先后向杭州某金融公司葉某某、浙江某工程咨詢公司郁某等“借款”328萬元。“我還天真地想,反正我是借款,最多只是違紀而已,怕什么!”
“錢越輸越多,債越滾越大,什么人都去借。”陳瀟以高利息回報許諾向周圍人借錢,從三萬、五萬到幾十萬、上百萬,從同事、同學到鄰居、朋友,凡熟悉且能開口借到錢的熟人,全借了個遍,“我仔細數了數,總共約有89人借過錢給我。”而為了“搞更多的錢”,陳瀟還利用職務便利與他人“合伙做生意”。與杭州某互聯網金融服務公司法人朱某某“合伙”通過某投資平臺賺取利益;由好友李某出面,用回扣款在轄區內開飯店,由好友劉某代持某公司股權等。“我根本不懂經營,所有的‘生意’基本都成‘灰燼’。”
在被留置期間,陳瀟寫了長長的懺悔錄,字里行間充滿了悔恨,但一切已于事無補。
在懺悔書中,陳瀟這樣寫道:“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網絡賭博、投資平臺等各種新事物的出現,或多或少會影響部分黨員干部尤其是年輕干部的思想,滋生新型職務犯罪的萌芽,我希望通過我的反面案例,讓更多的年輕干部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