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近日,網傳日本用船只運送核廢水至中國臨海周邊排放。對此,日本福島核電站運營商東京電力公司表示,核廢水將通過海底隧道輸送至距福島第一
近日,網傳“日本用船只運送核廢水至中國臨海周邊排放”。對此,日本福島核電站運營商東京電力公司表示,核廢水將通過海底隧道輸送至距福島第一核電站海岸約1公里處的出口排放。
據日本廣播協會(NHK)報道,日本政府2023年1月13日正式決定將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核電站儲存超過130萬噸的核廢水于今年夏季排入大海。此舉引發全球關注和激辯。
近日,有網友提問,日本排放核污染水是以船只運送的方式,還是管道直排的方式排放,且是否會將核污染水運至中國臨海周邊排放?
實際上,據核電站運營商東京電力公司介紹,經處理的核廢水在被大量海水稀釋后,將通過海底隧道輸送至距福島第一核電站海岸約1公里處的出口排放。
日本福島當地媒體最新報道稱,東京電力公司已于當地時間6月26日早上7點05分開始了對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染水排海隧道中重型設備拆除的潛水作業。當地時間上午9點半,潛水作業完成。之后,東京電力公司會安裝排放口的蓋子。待該工程結束后,意味著核污染水排海準備工程基本完畢。
包括中國在內的日本鄰國、日本國內漁業從業者以及相關環保組織都嚴厲譴責了“日本決定將福島核污染水排入海洋”這一行為。日本政府表示,將等待國際原子能機構調查組6月底公布相關評估報告后,開始正式排放核廢水。
相關討論
是否有其它替代方案?
《科學》(Science)雜志今年1月的一篇文章曾引述夏威夷大學馬諾阿分校的海洋生物學家羅伯特·里奇蒙(Robert Richmond)的話表示,盡管日方一再聲稱“稀釋之后的核污染水比飲用水還安全”聽起來令人很放心,但此種安全水平仍然比海水中的自然水平高出數千倍。而且這些水將集中在一個點排放數十年,因此氚和其他放射性同位素仍然可能在海洋生物中累積,并通過食物鏈傳遞給人類。
羅伯特·里奇蒙提出過有更可行的辦法,比如把核廢水通入充滿牡蠣、蠔類的水箱,它們會吞噬浮游生物,將放射性元素固化到其外殼上;或者把這些水儲存40到60年,因為氚的半衰期只有大約12年。但由于成本問題,日本政府沒有采納相關建議。
根據日本朝日新聞(The Asahi Shimbun)的報道,國際原子能機構調查組于今年5月底視察了福島第一核電站現場,并進行了為期5天的調查,一份對日本核廢水排海計劃評估的綜合性報告將在本月月底完成。日本政府表示,將等這份報告公布后開始排放核廢水,工程一旦開啟將持續30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