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印度半導體計劃遭遇重大挫敗。7月10日,富士康發布聲明稱,已退出與印度韋丹塔集團(Vedanta)價值195億美元(約合1410億元人民幣)的半導體合
印度半導體計劃遭遇重大挫敗。
7月10日,富士康發布聲明稱,已退出與印度韋丹塔集團(Vedanta)價值195億美元(約合1410億元人民幣)的半導體合資企業。
這個從去年就開始在談的合資企業,原計劃生產半導體和顯示器零部件,被視為印度政府推動電子制造“新時代”的重要舉措,是莫迪經濟戰略中的重中之重。
印度總理莫迪本人確實非常重視,多次與富士康董事長劉揚偉會面,并相談甚歡。原計劃的合資企業也是選址在莫迪的家鄉古吉拉特邦。但是,令人想不到的是,一年多之后,富士康宣布撤出。
對于撤出這一合資企業的原因,目前雙方都未明確作出解釋。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透露,上述合資工廠的計劃進展緩慢。出于對印度政府延遲批準激勵措施的擔憂,富士康決定退出該合資企業。
這就要說回印度政府的雄心——用“百億美元補貼”打造印度芯片產業鏈。印度政府曾在2022年1月開啟“百億補貼”的窗口,但僅僅給廠商45天的時間申請。最終,只有3組企業提交了興建印度芯片廠的補貼申請,分別是國際芯片財團ISMC、富士康-韋丹塔合資企業,以及新加坡科技公司IGSS。
但是,時至今日,所有申請距離落地均相去甚遠,核心問題集中在技術合伙人的要求上。
例如,富士康與韋丹塔原本希望通過引入意法半導體的技術授權滿足補貼要求。雖然合資公司設法獲得了意法半導體的技術許可,但印度政府已明確表示希望意法半導體能有更多的參與,例如在合作伙伴關系中持有股份。但知情人士稱,意法半導體對此并不熱衷(從意法半導體的角度來看,印度政府的提案沒有意義,歐洲半導體巨頭希望印度先成為一個成熟市場再考慮投資),談判仍處于懸而未決的狀態。
此外,印度政府還對提供給政府以獲得激勵措施的成本估計提出了一些問題。
印度政府曾要求富士康與韋丹塔合資企業重新申請激勵,但有了第一回合,富士康自然會有所顧慮。
其實讓富士康改變想法的還有印度復雜的環境,特別是知名代工廠緯創在印度的遭遇。
蘋果最主要的供應商之一、在印度苦心經營15年的果鏈代工廠緯創近期也宣布正式退出印度市場,最終被迫將印度工廠出售給了印度塔塔集團。這雖然是公司戰略調整,但更多分析認為,退出印度市場是緯創的無奈之舉。早在2020年12月,緯創在印度班加羅爾附近開設的iPhone工廠就遭到約2000名員工圍攻,剛開始以罷工為名義抗議,后演變為打砸搶犯罪事件,不僅生產設備被砸毀,還有數千只新iPhone被盜走。
而早在撤出印度之前,就有消息稱塔塔集團要與緯創合資,但被曝是要求緯創交出大部分股權。
事實上,由于外企在印度頻頻遭遇打壓,印度也被稱作“外企墳場”。IBM、三星、小米等公司,都在印度被開過“罰單”,而被罰理由幾乎都是有關稅款的。
外資企業在印度遭受的各種調查、處罰,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魔幻”的印度法律制度所致。印度的法律可以用十五個字來概括:“高標準立法,普遍性違法,選擇性執法。”
印度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從2014年至2021年11月,有2783家在印度注冊的外國公司關閉了在印度的業務,約占在印跨國公司的六分之一,撤離的公司包括法國零售巨頭家樂福、美國摩托車制造商哈雷戴維森和美國汽車公司福特等。
如今,富士康宣布撤出合資企業,這也不是第一次了,早在2020年,富士康在印度一涉50億美元的合建工廠計劃也曾取消。據悉,本次退出合資企業,不影響其在印度的其他建廠計劃。目前,富士康在印度還計劃建廠兩個。
印度原本希望到2026年本土半導體市場能夠達到630億美元,現在完成目標的時間正變得越來越緊迫。
不管怎么說,印度仍有信心。有關官員稱還將吸引其他投資者來印度投資芯片行業。美光上月表示,將投資至多8.25億美元在印度建立一個芯片測試和封裝部門。在印度聯邦政府和古吉拉特邦的支持下,總投資將達到27.5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