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你老家在哪里?四川涼山涼山哪里?哈哈?哈哈……家住四川涼山州冕寧縣的邱先生,因為自己所在鄉鎮和村莊的名字,曾和朋友產生過誤會,朋友起
“你老家在哪里?”“四川涼山”“涼山哪里?”“哈哈”“?”“哈哈”……
家住四川涼山州冕寧縣的邱先生,因為自己所在鄉鎮和村莊的名字,曾和朋友產生過誤會,朋友起初以為他在敷衍自己,最后在他耐心解釋下,朋友才知道他的老家在“哈哈鄉哈哈村”。
7月12日,奇聞事件記者實地探訪發現,哈哈鄉已被撤鄉并鎮,但目前哈哈村依然存在。在當地,有“哈哈”字樣的地方很多,比如哈哈小學、哈哈商店、哈哈河、哈哈河壩……
哈哈村的村干部及村民告訴奇聞事件記者,哈哈這個地名至少有上百年歷史,哈哈河從哈哈村穿村而過,哈哈村或因哈哈河而得名,但為何取名哈哈已無法準確追溯。“這里幾個村子,村名都帶有哈字、樂字,我們常說,這里的人都很快樂。”他們表示,當地人都知道“哈哈”,覺得沒啥,但外出與朋友交流時曾遇到過尷尬,每當誤解被解開時,大家都會哈哈一笑,“我們有時也覺得很有趣。”
記者探訪:
哈哈鄉已被撤銷,哈哈村依然保留
哈哈村距涼山冕寧縣城有十多公里,只要到了若水鎮境內一問,很多人知道“哈哈”這個地名。
“我們這里以前,就叫哈哈鄉,后來撤鄉并鎮,哈哈鄉并到了若水鎮。”哈哈村一名村民向奇聞事件記者表示,他們原本是木拉樂村人,后來被并入了哈哈村,“我們的祖輩一直都在這里生活,很久以前就叫哈哈了。”
奇聞事件記者采訪了解到,1953年,設哈哈鄉;1958年,改哈哈公社;1983年,公社改鄉。2019年,冕寧縣部分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撤銷哈哈鄉,而哈哈鄉的五個村,分別被劃入若水鎮和高陽街道。
一路上,奇聞事件記者看到,有“哈哈”字樣的地方不少,有哈哈河、哈哈河壩、哈哈小學、哈哈商店等。當問起為何叫哈哈,大多村民都說不清原因,但都會哈哈一笑。
村民講述:
曾因地名被誤解過,有時覺得很有趣
今年71歲的老邱,是土生土長的哈哈村人。“從我有記憶起,這里就叫哈哈,我們幾代人都在這里生活,一直沒有改過名字。”他笑著說,哈哈村的歷史可悠久了,在1953年設哈哈鄉之前,就有了哈哈這個地名。
老邱告訴奇聞事件記者,隨著撤鄉并鎮,哈哈鄉被撤銷,而他所在的哈哈村被并入了若水鎮。不過,他們很多人現在依然說自己是哈哈鄉人。說著說著,老邱拿出自己的身份證展示,上面的地址為哈哈鄉哈哈村,“有些人的身份證改成了若水鎮,有的人還沒來得及去換證。”
村里一名年輕小伙說,因為哈哈這個地名,曾發生過尷尬或被人誤解的情況。“以前,就有朋友問我是哪里的人,我說是四川涼山的,朋友又問涼山哪里人,我回答‘哈哈’,朋友一臉疑惑,還以為我在敷衍。后來,向朋友解釋清楚后,我們都哈哈大笑起來。”
多名受訪村民表示,他們在生活中,曾遇到過類似的情況,有時也覺得很有趣。一位村民說,“當地人都知道哈哈這個地方,周邊的人都覺得沒啥,但是外出打工的時候,住酒店登記身份證時,店員看到地址后,都會忍不住笑。”
村干部:
地名至少沿用上百年,“這里的人都很快樂”
7月12日,奇聞事件記者來到哈哈村委會,村干部向記者講述起背后的故事,“‘哈哈’這個地名,至少沿用上百年了,還沒有哈哈鄉的時候,就有哈哈這個地方,以前的老鄉政府都在哈哈村。”
哈哈村有著悠久歷史,是一個依山傍水的地方,在當地有較高的知名度。村干部介紹,2019年,冕寧撤鄉并鎮時,哈哈鄉被撤銷,他們所在的哈哈村和木拉樂村合并,“很多人都知道哈哈村,所以我們兩個村合并后,依然用哈哈村這個名字。”
該村干部還表示,他已任職村干部十余年,的確有因地名被人誤解的情況。他和多名村民告訴奇聞事件記者,有幾條河從哈哈村穿過,其中就有一條叫哈哈河,哈哈村或因哈哈河而得名。但是,至于哈哈是如何來的,已經無法準確追溯源頭。
“我們經常說,這里是一個快樂的地方。這里幾個村子的名字,都帶有哈字、樂字,比如哈哈村、木拉樂村、阿始樂村、草西樂村……所以說,這里的人都很快樂。每當說起‘哈哈’時,大家也會哈哈一笑,給大家帶來了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