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5月31日,有網友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稱, 演出市場強勁復蘇,久未露面的黃牛傾巢而出。有的演唱會門票開售即秒空,黃牛卻在社交網絡上加價
5月31日,有網友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稱, 演出市場強勁復蘇,久未露面的“黃牛”傾巢而出。有的演唱會門票開售即“秒空”,“黃牛”卻在社交網絡上加價銷售門票。
這位網民建議: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實行演唱會實名制購票及實名制觀演,類似于高鐵售票,這樣一來能夠有效打擊、遏制黃牛行業的氣焰,規范演出行業的秩序,有利于大型演出的治安管理,保障人民權益不受侵犯。
7月25日,廣州市公安局回復稱,留言收悉,公安部門和文化部門對演出行業“黃牛”炒票的情況高度關注,已在制定相關售票政策,逐步推行誰購票誰觀看的措施,規范演出行業秩序。
今年以來,演出市場迅速回暖,再度激起了歌迷、影迷,以及戲劇迷們久違的熱情。
據中國演出行業協會演出票務信息采集平臺數據監測分析,2023年一季度,全國營業性演出(不含娛樂場所演出)場次6.89萬場,演出票房收入49.8億元。演出市場回暖,觀眾們也是熱情高漲,今年一季度,演唱會、音樂節售出票量超過110萬張。
然而,官方購票平臺“一票難求”“黃牛”加價倒票“大行其道”又讓很多觀眾“心灰意冷”。“官方還沒開票二級平臺已經提前預售”,“官方平臺開票秒沒,黃牛卻票源充足,只要加價,想要什么價位的票都有”,等等亂象嚴重破壞了觀眾體驗,擾亂了市場秩序。
文旅部網站7月25日發布消息,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24日已印發《關于進一步提升暑期旅游景區開放管理水平的通知》,要求各地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門要聯合公安、市場監管、網信等部門,加大對“黃牛”、第三方平臺違規囤票、倒票等行為的打擊力度,同時完善旅游景區門票分銷系統,有效防止“黃牛”擠占票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