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傳統文化中,正月初七叫人日,它是人類的生日。傳說女媧造人是在農歷正月初七。她初一造雞,初二造狗,初三造豬,初四造羊,初五造牛,初六
傳統文化中,正月初七叫“人日”,它是“人類的生日”。
傳說女媧造人是在農歷正月初七。她初一造雞,初二造狗,初三造豬,初四造羊,初五造牛,初六造馬,初七才造的人。后來人們就把初一叫雞日,初二叫狗日,初三叫豬日,初四叫羊日,初五叫牛日,初六叫馬日,初七叫人日。
“人日”節俗始于漢,興于魏晉,延續至今。
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記》記載 :“正月七日為人日。以七種菜為羹,剪彩為人或鏤金箔為人,以貼屏風,亦戴之頭鬢。又造華勝以相遺,登高賦詩。”
宋高承《紀原·天生地植·人日》記載 :“東方朔《占書》曰:歲正月一日占雞,二日占狗,三日占豬,四日占羊,五日占牛,六日占馬,七日占人,八日占谷。皆晴明溫和,為蕃息安泰之候,陰寒慘烈,為疾病衰耗。”
清富察敦崇 《燕京歲時記·人日》記載:“初七日謂之人日。是日天氣清明者則人生繁衍。”
從上面的記載中,我們可以看到古人把“人日”看得非常重要,甚至認為它關系到人類的繁衍。
另外,根據上述記載,我們還可以知道古人為慶祝“人日”,有吃“七樣羹”的習俗。
其實,“七樣羹”一直流傳至今。在我國南方一些省區,特別是廣東,現在每逢正月初七,人們都還習慣吃“七樣羹”。
“七樣羹”也叫“七寶羹”,是指用七種蔬菜煮成的羹。這七種菜一般都要有吉祥美好的寓意,比如芹菜,“芹”諧音“勤”,指勤勞,蔥諧音“聰”,指聰慧,韭菜“韭”諧音“久”,指長長久久……
除了吃“七樣羹”,上述文獻中還記述正月初七是古人登高賦詩的日子。所以我們今天可以看到許多古人留下的關于“人日”的詩篇佳句。比如隋薛道衡有“入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人歸落雁后,思發在花前”。唐高適有“今年人日空相憶,明年人日知何處”。元趙孟頫有“今年人日與春并,人得春來喜氣迎”。
“人日”習俗在當代中國業已引起人們的重視。2014年“人日”當天,曾有數十位文化界人士在兩漢文化發源地徐州著古裝朗誦《人日賦》,共同倡議將傳統“人日”設為“人民節”、“尊嚴日”,呼吁人們在每年的這一天,靜下心來思考生命的價值,不向權勢低頭,不向金錢媚眼,頂天立地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