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這兩天,富豪劉鑾雄登上了熱搜,因為他將與蘇富比拍賣行合作,從今天(1月30日)開始,拍賣77件藏品,均為頂級手袋,包括76只愛馬仕和1只香奈
這兩天,富豪劉鑾雄登上了熱搜,因為他將與蘇富比拍賣行合作,從今天(1月30日)開始,拍賣77件藏品,均為頂級手袋,包括76只愛馬仕和1只香奈兒,總價值逾1600萬港元。
在很長時間里,拍賣都是一個專屬于高凈值人群也頗具距離感的名詞。然而原本戴著神秘面紗的拍賣,近期在大眾社交媒體的出現頻率越來越高。
拍賣總價值超過1600萬港元
蘇富比稱,劉鑾雄這次拍賣是亞洲史上最大型單一藏家手袋拍賣,其中的手袋均由劉鑾雄精心挑選,總價值超過1600萬港元,最昂貴的是價值200萬港元的鉆石白金扣鱷魚皮手袋。
藏品中還包括極其稀有的金屬凱莉包和6款不同顏色和尺寸的鉆石鉑金包等,皆為過去二十年手袋史上的重要限量版。
劉鑾雄從27歲涉足收藏,迄今已超45年,包括藝術品、古董、珠寶鉆石等。不過,因為對愛馬仕包包情有獨鐘,劉鑾雄自曝擁有超1000只。
還值得一提的是,劉鑾雄對愛馬仕鐘情的程度超乎想象,每年都會到愛馬仕進行采買。曾有媒體跟拍大劉家到愛馬仕店鋪掃貨,短短二十分鐘就買了至少6位數的東西,需要保鏢搬三次才能才搬完,所采買的物品不只是包包,只要是愛馬仕推出的任何一款產品,都可能成為大劉采買清單中的一項。而劉鑾雄不只是自己喜歡愛馬仕包包,和他在一起的女友、妻子乃至全家都是愛馬仕的支持者。過去他追求女友,送愛馬仕包包是家常便飯,曾經與她在一起的呂麗君也發展成為了愛馬仕的VIP,就算分手了也不改背愛馬仕的作風。
奢侈品拍賣逐漸大眾化
在很長時間里,拍賣都是一個專屬于高凈值人群也頗具距離感的名詞。然而原本戴著神秘面紗的拍賣,近期在大眾社交媒體的出現頻率越來越高。
在小紅書上搜索框中輸入拍賣二字,共計有數萬條筆記,排名最高的是拍賣珠寶和拍賣愛馬仕。包括佳士得、蘇富比在內的不少拍賣行都開通了社交媒體官方賬號,前者在小紅書的粉絲數已將近20萬。
隨著大眾對拍賣市場的好奇心愈盛,不僅有藏家開始在社交媒體揭秘參加拍賣會的全過程,也有拍賣師等從業者以更為專業的角度進行解讀和分享。
在2022年秋拍中,佳士得香港秋拍特別呈現的明星關之琳私人珠寶珍藏拍賣會引發社交媒體熱議。
關之琳的私人珠寶珍藏錄得成交總額8607.22萬港元。她的一款鉆石及紅寶石耳環和吊墜項鏈吸引現場買家及電話競投買家爭相出價,最終成交價分別為1317萬港元和1605萬港元。
市場不僅熱衷于討論關之琳私藏珠寶的品相,也有人猜測關之琳在此時出手所隱含的市場信號。但有一個信息無比清晰,那就是借助明星效應,拍賣行實現了名利雙收,不僅炒熱了拍賣市場,也獲得不俗的成交總額。
千禧一代新手買家崛起
業績說明一切,奢侈品拍賣的熱度不僅僅停留在討論度上。
據佳士得發布的全球拍賣成績報告數據顯示,佳士得2021年全球總成交額高達71億美元,表現已經超過疫情前水平,為近五年來的最佳成績,其中珠寶、名表、手袋及名酒等奢侈品拍賣額為9.8億美元,較2021年猛漲153%。
而蘇富比拍賣行2021年總成交額則為73億美元,創下277年歷史新紀錄,其中奢侈品類的總成交額首次突破10億美元,鐘表、洋酒及烈酒、設計、書籍、手袋和球鞋等品類均創下年度拍賣成交總額新高,高級珠寶品類年度拍賣成交總額也達到近五年來的峰值。
奢侈品拍賣當然不是近兩年才逐漸興起的事物,但在種種力量的作用下,這種富人專享的活動已經被逐漸被推向臺前。
除了社交媒體話題度的顯著升溫,年輕人群的入局也是一個明顯的趨勢,而分享欲強烈、擁有社交媒體使用習慣的年輕一代也間接推動拍賣成為了公共討論的對象。
據《2021年藝術市場報告》,在接受調查的2500多名高凈值人士中,千禧一代是最大的消費群體,其中有30%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在2020年的藝術品消費總額超過了100萬美元。
這個數字在2022年的佳士得香港秋拍中得到了印證,此次共有21%買家為首次參與佳士得拍賣,40%新買家為千禧新世代。佳士得在去年的報告中指出,千禧新世代占新買家的比例是32%,而2022年上半年,這一比例上升至34%。
無獨有偶,蘇富比在去年公布的年度拍賣報告也顯示,有44%的競標者是新買家,三分之一為千禧一代。毫無疑問,在奢侈品主力軍逐漸轉移至更新的Z世代后,掌握購買力的千禧一代已經成為了拍賣行的主要客戶群體。
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在傳統奢侈品之外,球鞋、滑板等具有潮流屬性的商品能夠在拍賣市場中得到積極反響。
在2022年由蘇富比舉辦的奢侈品拍賣會中,Virgil Abloh生前設計的200雙Nike與LV聯名Air Force 1共拍出了1.7億元人民幣。大部分鞋款成交價均超過70萬元每雙,部分特定尺碼成交價更高達247萬元。
買奢侈品當“理財”靠譜嗎
在萬物皆可金融化的當下,奢侈品如同藝術一樣也逐漸被賦予了金融屬性。
在奢侈品漲價頻繁的當下,不只是以往更具投資屬性的腕表珠寶被市場當作硬通貨,不少奢侈品手袋也具備了保值性。隨著通貨膨脹攀至數十年來的最高點,蘇富比曾表示時尚奢侈品這類有形資產已經成為投資者和藏家重要的財富轉移方式。
在迫切的投資保值需求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將奢侈品與投資直接聯系到一起。精明的消費者,或者更確切地說是“奢侈品投資者”越來越熱衷于從各個維度分析頭部奢侈品牌的保值能力,并總結出最值得購買的品牌和款式。
不過,買奢侈品當“新型理財”真的靠譜嗎?有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這兩年國內二手奢侈品行業興起,但是建議大家還是謹慎入手,畢竟購買奢侈品是一塊大支出。“奢侈品能否保值或當作理財產品,完全要看供求關系是否成立。一些頂奢包包比如‘馬香驢’(目前比較公認的奢侈品包保值的‘三甲’愛馬仕、香奈兒、路易威登),有些款式因為很難買到,而二手市場會出現增值情況,但也要看需求端是否真正有人接手。”
這位人士還提醒,“當下還有很多款式是通過小紅書博主等的帶動,加劇了購買緊張的程度,放長遠看還比較難預料(是否增值)。”至于奢侈名表類,她認為,“由于手表品牌方本身對代理渠道卡得很緊,如果有儲備又喜歡,個人覺得二手品還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價格方面,相信會回歸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