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物流行業一手牽生產,一手拉消費,常常被視作經濟發展的晴雨表。日前,國家郵政局公布2022年快遞業務量前50城市的情況表,排名前十的城市分
物流行業“一手牽生產,一手拉消費”,常常被視作經濟發展的“晴雨表”。
日前,國家郵政局公布2022年快遞業務量前50城市的情況表,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別為金華市、廣州市、深圳市、揭陽市、杭州市、東莞市、上海市、汕頭市、蘇州市和泉州市。
公眾印象中,快遞業務量與城市人口息息相關。目前國內常住人口超越2000萬的城市有4個,分別是重慶、上海、北京和成都。但在快遞業務量排名中,這四城只有上海進入前十,排名第七。
相反,在排名前十的城市中,出現了幾個平日名不見經傳的小城。在電商與快遞的“廝殺”戰中,這些小城緣何脫穎而出?
廣深力壓北上,廣東成“大贏家”
在排名前十的城市中,除了像廣州、深圳等傳統意義上的大城市,還出現了金華、揭陽、汕頭等三四線城市。
在廣東省社科院經濟學研究員丁力看來,總體看,快遞物流發展較好的包括兩類城市:一類是傳統意義上的大城市,也是區域的物流中心,比如廣州、深圳、上海;另外一類則是抓住電商機遇的城市,包括金華、揭陽、汕頭等三四線城市。
在所有城市中,金華快遞業務量最高,達118.05億件,居于全國首位。金華奪冠的原因不難解釋,其下轄的縣級市義烏,是全國聞名的“小商品之都”。
2022年,義烏實現網絡零售額2272.28億元,同比增長3.9%。這一成績,放眼全國,都稱得上突出。
據統計,2012~2022年,義烏市快遞業務量從不足1億件增長至2022年的93億件,遠高于同期全國平均增速,形成覆蓋金華、麗水、衢州,輻射省內及長三角的浙中處理中心。
從2014年起,義烏開始由傳統的零擔貨運(不夠整車運輸條件的貨運方式)向快遞物流布局,先后引進“三通一達”、順豐、郵政速遞等8家快遞企業,在全國率先完成快遞園區建設,通過發揮快遞園區集聚效應,全天候、多頻次收件。
在榜單中排名第五的杭州,近年來也被業內稱作“電商之都”。
廣東是擁有上榜前10名城市數量最多的省份,有廣州、深圳、揭陽、東莞、汕頭5座城市上榜,分別位列第二、第三、第四、第六和第八。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的四個一線城市中,廣州、深圳排名靠前,上海排名第七,北京排名第十一。而人口超過2000萬的重慶和成都,排名分別為第二十六和第十三。
“從統計維度看,快遞業務量更偏重對發貨量的統計,所以一些‘生產型’城市的排名相對較高,電商發展水平高的城市在這一排名中占據更多優勢。”中國交通運輸協會快運分會副會長徐勇告訴中國新聞周刊。
比如榜單前十中的蘇州、東莞、泉州,都是全國知名的工業強市。
此外,快遞業務量還與城市的產業結構息息相關。
“廣州的服裝鞋帽等傳統產業每年為其帶來較大的快遞發貨量,深圳的電子產品同理。而像上海、北京,自身產業結構更加偏重服務業。”丁力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
另外,在丁力看來,上海的制造業實際上延伸到昆山等長三角地區。他說,“比如上海不少公司的生產園區,實際上在蘇州的昆山,電商的發貨地自然在昆山。”
粵東小城為何脫穎而出
除了排名首位的金華,全國快遞業務量第四的揭陽市,同樣是一座小城。
最近幾年,揭陽快遞業務量在全國排名,可謂是直線上升。
2015年,揭陽的快遞業務量在全國排名第三十七,這也是揭陽快遞業務量首次躍居全國前50名。2019年揭陽上升到第九,2021年位居第六,直到2022年躍升到第四。
類似的還有汕頭,2021年快遞業務量位居全國第十一的汕頭市,2022年上升至全國第八。
丁力分析,揭陽的快遞業務量與其快速發展的村級電商產業息息相關。
以首批入選“中國淘寶村”稱號的軍埔村為例,該村位于揭陽市揭東區錫場鎮,面積僅0.53平方公里,全村總人口2800多人,有超過2000人從事電商行業。
根據阿里研究院發布的2022年“淘寶村”“淘寶鎮”名單,全國淘寶鎮數量達到2429個,廣東有283個,其中揭陽市擁有38個。這已經是揭陽自2020年起第三次淘寶鎮數量問鼎全省。
揭陽市郵政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揭陽市近年來快遞業呈快速增長態勢,背后一個重要的推動力就是電商產業的蓬勃發展。”據有關方面統計,揭陽快遞業務量95%以上為電商件。
揭陽市郵政管理局數據顯示,2022年揭陽快遞業務量達37.29億件,其中,異地業務量達36.34億件,同比增長8.13%,占比超過97%。
從產業結構看,揭陽擁有較好的輕工業基礎,塑料制品、五金制品、紡織服裝等在產業結構中占比較大,天然適合電商的發展。比如揭陽下轄的普寧市,紡織服裝產業工業總產值在2021年就超過1200億元。
2012年前后,一大批在廣州從事服裝生意的揭陽人發現,隨著電商的發展,批發市場檔口的集聚效應在減弱,他們紛紛回到家鄉,開啟了揭陽村級電商的發展之路,揭陽多個電商村就此發展壯大。
值得關注的是,與揭陽節節攀升的快遞業務量不同的是,2022年,揭陽GDP出現負增長。2022年揭陽市地區生產總值為2260.98億元,同比下降1.3%。揭陽是廣東去年唯一一個GDP出現負增長的地級市。
揭陽的工業產值也出現較嚴重下滑。2022年,揭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34.91億元,下降17.5%。
分行業看,揭陽的七大產業一升六降,實現增加值341.97億元,下降19.9%。其中,醫藥制造業增長7.6%,制鞋業下降2%,食品業下降18.1%,化工和礦物加工業下降19.5%,金屬業下降22.7%,電氣機械設備制造業下降27.5%,紡織服裝業下降29.6%。
有揭陽物流行業人士告訴中國新聞周刊,揭陽快遞其實包含很多中轉件,商品的生產基地其實不在揭陽。在他看來,這些中轉件“只能帶來物流收入,對本地經濟拉動有限”。
集聚下的隱憂
在徐勇看來,不論是義烏還是揭陽,快遞業務量較大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很多商家把貨物運到這里發貨。“這里雖然不是生產地,但是由于倉儲、物流成本較低,不少電商商家選擇在這里發貨。”他說。
廣東不少電商從業人員都知道,揭陽是名副其實的價格洼地,快遞單價便宜。
揭陽市郵政管理局副局長鄭俊勇此前在接受采訪時說,在市場需求推動下,各家快遞企業紛紛布局,在揭陽陸續建起10個區域分撥中心。
雖然揭陽快遞業務量居全國第四,但其快遞收入為178.05億元,在全國排名第九。
不少業內人士并不看好這種大量貨物集中在某一地區,進而快遞價格不斷被壓低的模式。
徐勇說,這樣容易造成快遞商無休止地進行價格戰。一旦收件成本低到一定程度,快遞商家就無法保證物流服務水準,進而會反噬到電商商家的銷售,造成惡性循環。
科技部國家科技專家庫專家周迪也表示,揭陽快遞缺少冷鏈、加急等高價業態,還處于低價競爭的階段,議價空間低,上下游聯動不足,包括快遞公司跟廠家的聯動。
此前,快遞價格戰在義烏屢見不鮮。
2021年4月9日,因百世快遞、極兔速遞低價傾銷,義烏市郵政管理局在多次警告未果的情況下,限令兩家公司義烏部分分撥中心停運。義烏快遞市場的血腥價格戰被強行按下暫停鍵。
在2013年,義烏的快遞每單均價就已低到6元,此后以每年0.6~0.8元的速度持續下降,2019年一度低到1.2元,經過談判才回到2元以上。
而在2020年,極兔速遞在義烏再次挑起戰火。極兔為義烏許多拼多多商家提供運費補貼,超萬件的大單小件可做到1元發貨,質量較輕的快遞最低可做到0.8元每件。
到2021年3月,對于義烏地區一次發3000~5000單、均重100克以下的商家,圓通快遞給到的價格是1.2元發全國,申通快遞1.35元,百世快遞1.3元,而一件快遞的平均成本,在2.2元左右。
“快遞市場更健康的發展模式,不應是將一大批貨物集中運輸到一個地區,引發惡性價格戰,而是物流行業與當地產業深度捆綁,更好服務產業。”徐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