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據報道,51%的中老年人日均上網時長超過4小時。但是,能夠真正從關愛老人角度出發的電視內容和新媒體內容少之又少。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
“據報道,51%的中老年人日均上網時長超過4小時。但是,能夠真正從關愛老人角度出發的電視內容和新媒體內容少之又少。”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南方科技大學副校長、商學院代理院長金李在提案中提出了“銀發內容供需嚴重失衡”的問題。
澎湃新聞從金李委員處獲悉,今年他將提交提案《關于鼓勵銀發內容創作,提升老年人精神生活質量的建議》。提案中寫道,銀發內容的題材包括老年人文娛生活、老年人護理科普、老年人心理健康、老年人創新與學習、老年人理財、代際溝通等。在金李委員看來,“優質的銀發內容對老年人精神生活有著正面的引導和積極的影響。”
對于“銀發內容供給不足”的現狀,金李委員在提案中分析道,2022年末,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2.8億,占全國人口的19.8%,且老齡化呈加速之勢,預計“十四五”期間,老齡人口將突破3億,占總人口比重將超過20%。然而,目前影視劇等綜藝節目的銀發內容卻不足2%。最近5年,優質的銀發綜藝內容代表作僅有《花樣爺爺》《忘不了餐廳》《寶貝的新朋友》《屋檐之夏》等不到10部作品。
他分析道,近十年來,全國收看電視的觀眾逐年下降,只有55歲及以上的中老年群體收視情況保持平穩,這說明中老年人保留著收看電視的習慣。據報道,51%的中老年人日均上網時長超過4小時。但是,能夠真正從關愛老人角度出發的電視內容和新媒體內容少之又少。銀發內容供需嚴重失衡。
在他看來,銀發內容的缺失,主要原因是投入產出比低,眾多電視臺和網絡視頻平臺動力不足。年輕態內容收益較高,贊助商偏向年輕消費者,而銀發內容則無法產生巨額收益。電視臺同樣也追求經濟效益,在歌唱、選秀等節目上投入巨資,以期獲得大額贊助。
他總結了銀發內容市場中的一種“怪現象”:一方面,優質、科學的內容產出少。另一方面,大量虛假廣告、謠言等劣質信息在老年人圈層中大量流傳。銀發內容市場中出現了“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
為此,金李委員建議把銀發內容作為一項“國家養老工程”。
他寫道,呼吁國家把銀發內容視為“養老工程”,加大重視力度。一是規定電視臺的健康銀發內容須占有一定時長比例;二是鼓勵新媒體重點推送優質銀發內容,并且嚴加審查,避免劣質內容擴散傳播;三是各級政府給予優質銀發內容創作一定程度的政策激勵和資金扶持,提高內容生產者的創作興趣和動力。
“期待在不遠的未來,所有老年人都能在優質的銀發內容中了解更多科學知識,得到豐富的精神滿足,享受高質量的老年生活。”金李委員在提案中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