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12月15日,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走進中山大學,帶來《新冠(Omicron)疫情動態及應對》的科普講座。本次講座是全國高校抗
12月15日,“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走進中山大學,帶來《新冠(Omicron)疫情動態及應對》的科普講座。本次講座是“全國高校抗疫大講堂”的活動,由中山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共同主辦。鐘南山系統分析了全國范圍第二波奧密克戎疫情的特點,介紹了奧密克戎的生物學特征、致病性,以及在大學教學環境中如何讓學生加強個人防護。
“當前全國范圍內遭遇了第二波奧密克戎疫情,特點是傳播性強。”鐘南山說,回顧新冠疫情三年,在奧密克戎毒株出現前,我國累計感染新冠人數在10萬人左右,病死率(死亡/確診人數)為4.65%。奧密克戎進入中國后,截至2022年12月6日,全國累計確診人數約25萬,累計感染人數近170萬人,病死率(死亡/確診人數)為0.24%。0.24%是包含了早期的數據,最近已經接近0.1%。
鐘南山認為,奧密克戎在不斷變異,傳播力越來越強,但致病性大大減弱。在早期,感染部位有上呼吸道、氣道和肺部,但經過兩年變異后,奧密克戎主要集中在上呼吸道。
從全國趨勢看,奧密克戎感染后,無癥狀感染者比例明顯上升。對此,鐘南山表示,突發性急性傳染病,假如沒有癥狀的話,應該說是不算病。他分析了今年9月份以來,國內廣州、北京、重慶、鄭州等城市的疫情情況,認為新冠疫情的病死率接近流感。
針對最近社會上流行的新冠病毒“北強南弱”說法,鐘南山說,廣州、重慶等地主要是BA.5.2,北京、保定等地主要是BF.7,BF.7是在BA.5.2基礎上的突變株,總體來看,兩種毒株沒有明顯差異。“什么地方毒株比較弱,什么地方比較強,恐怕沒有根據,只是從個例里發現有這樣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