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近日,一組中外科學家研究團隊通過計算機斷層掃描分析表明,在中國發現的一個馬門溪龍標本的頸部長度達15米,比長頸鹿的脖子長6倍。據科學
近日,一組中外科學家研究團隊通過計算機斷層掃描分析表明,在中國發現的一個馬門溪龍標本的頸部長度達15米,比長頸鹿的脖子長6倍。據科學家稱,它可能是目前已知恐龍中脖子最長的恐龍。相關研究已發表在近期的《系統古生物學雜志》上。
馬門溪龍是蜥腳類恐龍的一種,體長大都超過20米,甚至30米。它以其非常長的脖子而聞名,脖子幾乎占整個身長的一半,不僅構成頸的每一頸椎長,且頸椎數亦多達19個,是蜥腳類中最多的一種。
據悉,大約1.6億年前,也就是侏羅紀后期,馬門溪龍就生活在中國大地上。1987年,馬門溪龍化石在中國首次被發現,但這是一個不完整的骨骼,因此科學家很難確定這只恐龍的整體大小。
2012年,科學家在新疆發現了馬門溪龍近親屬的一種恐龍化石,名為鄯善新疆巨龍,它有一個完整的頸部。研究人員使用了一種稱為計算機斷層掃描的技術,并將馬門溪龍和新疆巨龍進行了比較,最終計算出馬門溪龍的脖子長度,長達15米。
早在2021年,科學家曾在四川廣元發現中國迄今第一個生物多樣性非常豐富、侏羅紀晚期馬門溪龍動物群集中埋藏地。
為何需要那么長的脖子?科學家認為,這是它們在進化過程中發展出的一種進食策略,它不必四處走動,脖子一揮就能橫掃其周圍大片的美食。同時,這也是強壯和健康的象征,能夠吸引更多的異性。但長脖子也會帶來一些問題,比如它的機械工作原理,這么長的脖子需要大量的肌肉才能支持,并保持穩定。
另外如何將空氣送到肺中,又如何排出?科學家推測,在保持優勢的情況下,必須做出妥協以適應環境,比如通過限制活動能力以穩定頸部,限制骨骼的靈活性以增加頸部的氣動化等。目前,科學家正在進一步的利用現代方法和知識重新審視這些恐龍化石,以期更多了解這些恐龍如何環游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