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3月17日,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下稱哈醫大一院)原院長周晉受賄案一審公開開庭審理,案件更多細節再披露。據大慶市人民檢察院指控:2
3月17日,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下稱“哈醫大一院”)原院長周晉受賄案一審公開開庭審理,案件更多細節再披露。
據大慶市人民檢察院指控:2004年3月~2019年9月,周晉利用其哈醫大一院院長職務便利,非法收受的財物折合人民幣共計2204萬余元。
早在1年半前,2021年10月,周晉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的調查通報第一次傳出。當時,退休兩年的周晉南下深圳,正擔任南方科技大學附屬醫院血液科主任,他曾表示,“想看看改革開放的先行地,感受開放后的繁榮”。
但事與愿違,周晉最終難逃退休后被追查的命運。東北院長落馬樣本:周晉案細節披露!
哈醫大一院是黑龍江排名第一的大三甲醫院。周晉被查時,醫療圈反腐開始在大三甲院長的頭上“動刀”,周晉被查的消息一時震動東北、乃至全國醫療圈。
在血液病領域,周晉是國內知名的專家。在黑龍江,哈醫大一院、二院、三院、四院,再加上哈爾濱市人民醫院,幾乎壟斷了整個黑龍江醫療板塊,而周晉掌管的哈醫大一院,是其中的絕對龍頭。
“一眾院長中,周晉最難接觸,他辦公室所在地,有專門的保安把守。”某東北地區的藥企工作人員告訴八點健聞,“幾乎所有院長都防著別人送錢,他們只收安全的錢。”周晉這種級別的院長所經手的大項目,往往都有長久的利益紐帶牽扯其中,“大家或許不會輕易打破這種平衡”。
在不少人看來,周晉一直比較低調。
但另一面,多位受訪者也表示,周晉長達15年的醫院管理中,在外界看來,幾乎沒有留下印象深刻的發展大事記。甚至有人說,“哈醫大一院,在周晉來之前是當地老大,在周晉走后還是當地老大。”
也有一位醫療律師表示,周晉長達15年的任期也并非尋常。“任職規定里明確說,一個人同時在院長崗位上連續干滿兩屆的話,就不得再繼續連任,”他補充道,“要么就是醫院離不開他,要么就是違紀違法。”
在周晉被調查的近兩年里,中國醫療圈里大三甲院長,被查和落馬不斷。
落馬的院長中,不乏業界“能人”,不僅是專業領域的領軍人物,在醫院運營上也都是數一數二的,周晉正是如此。
要理解這批在中國公立醫院特殊發展階段大權在握、缺少監管的醫院一把手,理解他們如何行至高處又匆匆下墜,周晉或許是個有代表性的切入點。
周晉背后:“塌方式”腐敗,黑龍江醫療圈的浮動
在哈爾濱醫療圈,幾家說得上名號的醫院,都曾在近幾年發生過或大或小的貪腐事件。
而提起震撼哈爾濱乃至整個黑龍江醫療圈的貪腐事件,不得不說被查處的哈醫大四院原院長申寶忠。
2018年,申寶忠被查,因受賄1613萬余元,被判10年。一位曾在東北工作多年的藥企工作人員告訴八點健聞,申寶忠的倒臺震撼了整個黑龍江醫療圈,無人不知。
申寶忠作為中國醫療影像界的帶頭人,在分子影像學研究方面做出過重大貢獻,江湖地位昭然若揭,上述工作人員進一步強調了他對醫院經營的才能,“他一手帶著哈醫大四院從一個鐵路中心醫院發展到如今規模,與哈醫大一二三院、黑龍江省醫院,一同代表黑龍江醫療的最高水準。他的倒臺,讓不少人唏噓嘆惋。”
申寶忠被抓,正式開啟了近五年來黑龍江醫療圈的浮動。東北院長落馬樣本:周晉案細節披露!
相較之下,周晉顯得平穩多了。
一位旁觀者甚至評價:在周晉掌管醫院的15年里,醫院一直處于一個比較平穩的狀態,至少沒有發生重大事故,像一種“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狀態。不像當時哈醫大二院,還出過天價醫療的事故,哈醫大二院院長因此下臺,后去到哈醫大四院做科主任。
這樣的評價,耐人尋味。
從另一個角度看,周晉近乎完美地平衡了學術的精進與官場的鉆研,有人對此評價為,“周晉是醫生里面最會做官的,誰能比得上他?也是官員里面最會治病的。”
自博士畢業后就進入哈醫大一院血液風濕內科,周晉此后的25年里從未離開過這家醫院,他的仕途也“一帆風順”。
入院短短一年,周晉便從醫師升級為副主任醫師,四年后成為了血液風濕內科的主任。此后三年里,周晉實現三級跳,主任升為副院長、副院長升為黨委書記,最后直接坐上了哈醫大一院的頭把交椅,成為院長,一坐便是15年之久。
擔任院長職位期間,周晉身兼數職,擔任過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副主任、哈爾濱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院長、省血液腫瘤研究所所長、哈爾濱醫科大學血液腫瘤醫院院長。
有業內人士向八點健聞評價,周晉是“典型技術流,做醫生出身的院長,非常難得”,而他也進一步強調,正因周晉從底層一點點干起來,反而更容易被“納入到監察的管制體系里”。
2019年光榮退休或許是周晉人生的至高點。
退休之后,他選擇南下深圳,擔任南方科技大學附屬醫院血液科主任,彼時,東北出現一波醫生“南下潮”,人才大量流失。僅兩年后,本已平穩落地的周晉再次回到監察的聚光燈下,重新北上接受調查。
很多人對周晉的落馬并不意外。在此之前,哈醫大一院已發生多起腐敗事件,被逐步連根拔起的,似乎是一整個貪腐團隊。
2019年11月,周晉退休前夕,哈醫大一院副院長劉宏宇以受賄罪判處有期徒刑十年。此后一年,哈醫大一院副院長徐永欣、林志國接連被查。兩年時間里,哈醫大一院共三位副院長相繼落馬。
其中,有報道稱,劉宏宇、徐永欣、林志國曾一起在醫院共事多年,三人關系十分微妙。哈醫大紀委有關負責人曾表示,少數醫療機構工作人員與供應商在醫藥購銷環節,內外勾結,利益鏈條環環相扣。
“塌方式”腐敗是醫療反腐的特點之一,禁不住誘惑是眾多官員陷入沉淪的導火索。
但一條利益鏈條上往往有好幾個人。
“別人都收了,你若不收,恐怕都難以在醫院立足。”一位醫療律師表示,很多被通報的官員,整個職業生涯從未清廉,在年輕的時候就已經被架上了這趟列車,只能沿著軌道繼續往下走,最后眼睜睜看著這趟列車駛入深淵,而無法抽身。
而哈爾濱醫療圈的貪腐震蕩不止,與東北的整個社會風氣也相關。
一位醫療公司高管向八點健聞透露,中國是人情社會,東北更甚。在東北,很多事用邏輯是行不通的,必須得有關系。盡管現在實行藥品耗材零加成,但醫療器械企業、藥企的產品要進醫院多少需要上下打點。
2016年左右,全國大部分地區早已禁止醫護收取患者紅包,但東北某家醫院的主任辦公室門口,早上還有很多排隊來送紅包的患者。
中國醫療圈最亂的年頭,大面積的“灰色地帶”
在周晉一案中,15年,共非法收受2204萬余元。
這并不是一個驚人數字。
自2018年以來,在已經查處的諸多院長貪腐案件中,三甲醫院院長受賄金額2000萬元以上是“常規操作”。
一位醫療律師認為,單是醫院引進新設備就需要大幾千萬,而醫院如果要擴建新院區起碼也要幾個億,“一個院長一年過手這么多錢,目前披露的2000多萬算比較少。”
也有東北地區衛健委某官員表示,對于這種省會級這種龍頭醫院來說,這2000多萬還算正常,“不算少,也不算多。”但對于2000多萬是否這是真實數字,他進一步表示,“據說也有檢察院會‘畫’一條線,院長交代到一定金額,檢察院會告訴他夠了。”
不過,也有與哈醫大一院曾有往來的醫療企業高管有不同看法。結合哈醫大一院的營收情況以及年代來看,他認為兩千萬不算少。盡管哈爾濱是黑龍江資源最集中的地方,但經濟形勢也不容樂觀。該高管所在的企業曾與哈醫大一院有過合作,但尾款久久未能付清。“可能哈醫大一院的財政并非想象中的寬裕。”
值得注意的是,周晉擔任哈醫大一院院長的15年,經歷了中國醫療行業監管由松到緊的過程。
上世紀八十年代,為了彌補我國衛生投入的不足,“以藥養醫”成型落地,醫院拿“優扣”、醫生拿“回扣”被視為正常的收入來源,醫藥代表進進出出醫院司空見慣。
潘多拉魔盒被開啟,公立醫院的發展經歷了一個野蠻生長的時期。藥品配送、設備采購、耗材供應、工程建設,腐敗無孔不入,醫院醫生收受賄賂成為公開的秘密。東北院長落馬樣本:周晉案細節披露!
相比于普通醫生的受賄集中在藥械購銷、處方、檢查單開具等環節,院長的尋租范圍更廣,無論是單次受賄還是受賄總額,都遠遠大于“計件”拿錢的普通醫生。
在醫療設備采購中,如果院長參與拿回扣,比例一般可達10%~20%,山東省淄博市第八人民醫院原院長段明福曾經有一次剛批準了采購1200萬元CT設備,就收到了供貨商給的存有110萬元的銀行卡。
除了準入環節的尋租空間,醫院長期存在的拖欠貨款,也可以用于尋租。在青海省第五人民醫院原院長柴多的案件中,因為遲遲拿不到貨款,飛利浦代理商就給了他10萬元,收錢后,柴多才給設備科負責人“打招呼”催促付款。
支付環節也有油水可撈。十幾年前,患者在醫院支付往往是辦一張卡存錢消費,住院也好、看病也好,賬戶里總有一些結余,這些資金就形成了沉淀資金。
上述企業高管介紹說,“這種現象在大型的醫院里大量存在,比如浙江有一家醫院,沉淀資金有十幾個億,而當地人比較富裕,大概率不會追回這筆錢。沉淀資金在幾年前被有支付牌照的公司接管以前,誘惑力巨大。”
當下,監管尺度收緊,灰色地帶的空間也不斷壓縮,集采后院長貪腐的空間變得更小。但財政吃緊,醫院每年的消耗不會減少,于是,工程基建成為院長們最容易栽跟頭的地方。
研究近些年院長落馬的通告不難得出一個結論:院長要貪腐,觸手或早或晚會伸到工程基建上。
兩三年前,公立醫院開始大肆圈地跑馬,蓋新樓建新院,動輒上億,龐大的資金如水流來,比吃藥品耗材回扣來得更多、更快,落馬的院長很多沾染過工程款項。
一位藥企工作人員說到,“做工程的人比醫療圈的人更復雜一點,所以院長更容易在這個地方翻車。院長通常和醫療圈的人有固定利益關系,但做工程的人可不一定會認同這個圈子的潛規則。”
醫療反腐開始聚焦“關鍵人物”
打大虎,已經是這兩年醫療圈反腐的主要方向。
據八點健聞不完全統計,截至周晉案一審前夕,2023年已有37位醫院院長、黨委書記等醫院高層管理人員因貪腐問題落馬。
醫療反腐沖擊波甚至蔓延到醫療教育圈——3月14日,南方醫科大學黨委書記陳敏生被公開落馬。實際上,這一消息從2月初就開始流傳,一時震動嶺南醫療圈。
有醫管專家向八點健聞表示,醫療反腐跨入到了新階段——目光落在了所有醫療機構的“關鍵人物”上。
而醫院院長,已然成為一個“高危職業”,風險的背后是權力,院長權力背后是醫院堅固的優勢生態位。
作為醫療領域的消耗大戶,醫院要買地、建房、買設備、供水供電、買藥和耗材……幾乎是“永遠的甲方”。而在決策過程中,院長的話語權很大,每一個決定都牽連著方方面面。
然而,這一權力或許至今都缺乏制約。
這和醫療的特性有一定關系。一位業內人士告訴八點健聞,不論是國企還是私企,上市公司會受到證監會的嚴格監管,財報等數據都是公開透明的;但醫院更像是一個黑箱,財務上有特殊性,監管單位只能從進出賬目、治療合理性、醫保等方面入手,“很難管”。
2018年,《監察法》將公立醫院管理人員和企業管理人員納入監察范圍。此前,很多醫院的院長本身在衛健委擔任職務,有當事人想投訴醫院腐敗、到衛健委立行政違法案件時,經常無法立案。
“這就像在一場比賽中,院長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所以外部監管很難。但2018年監察委成立后,將醫院的體系納入監察系統,外部監管力度隨之加大。”該業內人士稱。
有醫院內部人士表示,在近幾年的嚴格打擊和政策約束下,貪腐空間依然越來越小,未來類似案件會越來越少。
即便集采和零加成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貪腐空間,但“對策”是有的,比如說“院邊店”。
“零加成剛提出來時,大家用的是院邊店,在醫院地下或者外面開一個藥店,這個藥店雖然進到醫院是零加成,但藥店里面仍然有利潤的。”一位藥企方的業內人士說,“藥店就相當于醫院的小金庫,它可以源源不斷地把利益再輸送給醫院做補貼。”
大權在握,監管缺乏,院長不可避免地成為重點圍獵對象。
這對人性是很大的考驗——有人認為,院長腐敗就是個人行為,越愛弄權、權力越集中的人風險越高。
同時,作為一院之長,無時無刻不處于關系場中,這考驗著院長個人“八面玲瓏”的水平。通常情況下,院長并不是缺錢,但是在一些社交場合下不得不收;如果不收,會被認為不識趣,“不懂社交”。
另外,“禮尚往來”和“行賄受賄”之間的界限并不清晰。正如一位知情人士所言,一座城市的醫療圈子不大,業務往來頻繁,幾十年相處下來成為朋友,日常走動、吃飯送禮十分正常。或許正因此,不止一個受訪者表示“沒有禁得住查的院長”,尤其是在講究人情往來的北方地區。東北院長落馬樣本:周晉案細節披露!
一名業內人士表示,為了控制風險,幾乎所有院長都會防著送錢的人,只收“安全的錢”。
復雜的業務和成長路徑賦予了院長多重身份:醫生,科學家,社會活動家,企業家,管理學者。
但這并不意味著院長在各個身份上都足夠專業。
一位三甲醫院副院長告訴八點健聞,有時他甚至不敢在一個幾百萬的設備采購單上簽字。作為非專業人員,他不懂招標采購的項目細節,無法判斷一個項目資金流動合規與否;而簽字意味著確權,無法規避的誘惑及風險隨之而來。
在一名醫管專家看來,院長不做決定就不會接觸誘惑,也就不會犯錯;但是不做決定無法發展,一旦決定發展,被誘惑和犯錯的風險也就隨之上升。甚至有業內人士直言,如果一個院長不擅長和企業交往,就會影響醫院整體發展。
這意味著院長們必須在“謀求發展”和“控制風險”中探索平衡。
或許正因此,所有人都認同“院長難當”。一名院長直言,“能夠把一個醫院做成功了,隨便到哪個國企當個老總,都不在話下。”
但在那般特殊的發展階段下,試著去定義“好院長”的標準,卻顯得愈加艱難。
不止一位受訪者認為,在當下的現實里,似乎能帶著醫院掙錢的院長,就是好院長。東北院長落馬樣本:周晉案細節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