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紀律越來越差最后自己進去了3月24日上午,湖北省紀委監委網站發出通報顯示,中國足協紀律委員會主任王小平和中國足協競賽部部長黃松涉嫌嚴
紀律越來越差
最后自己進去了
3月24日上午,湖北省紀委監委網站發出通報顯示,中國足協紀律委員會主任王小平和中國足協競賽部部長黃松涉嫌嚴重違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國家體育總局紀檢監察組和湖北省監委監察調查。
至此,在原中國男足主教練李鐵落網后的近4個月內,中國足協系統已有6人被查。
王小平被查,令業內頗感意外的同時令人唏噓。
當“紀律委員會主任”失去了紀律以后,球迷已經不知道中國足球還能失去什么了。
中國足壇“最忙的人”
公開信息顯示,王小平1982年畢業于北京體育學院,隨后前往武漢大學任教。
1988年,王小平調入中國政法大學,從事與體育相關的教學、訓練以及科研工作。在中國政法大學任教期間,王小平獲得了法學學士學位,為此后從事體育法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礎。2002年,在校方的支持下,王小平促成了中國政法大學體育法研究中心的成立。2019年11月,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三級教授王小平退休并接受了學院的返聘。
中國新聞周刊了解到,在2009年的那次足壇“掃黑風暴”中,新一屆中國足球協會紀律委員會在京成立并召開第一次工作會議,時任中國足協副主席、秘書長南勇在會上表示,新一屆紀律委員會的成立,是中國足協為了進一步深化改革、加強對足球職業聯賽的管理,采取的一項重要舉措。
新的紀律委員會組成人員,改變了過去由中國足協相關部門人員和部分地方足協負責人組成的情況,主要由9位社會法律界人士和兩位體育界人士組成,主任和副主任均由法律界資深人士擔任。紀律委員會將進行相對獨立的工作,按照修訂后的《紀律準則及處罰辦法》和確定的工作程序,對足球比賽中出現的違紀違規行為進行處理。
中國足協人士不再擔任紀律委員會主任和委員,考慮到工作的需要,僅由中國足協聯賽部負責人擔任紀律委員會執行秘書,但沒有表決權,也不干預紀律委員會的工作。
王小平正是9位法律界人士之一,并擔任中國足球紀律委員會主任一職。
2019年8月,中國足協會員大會在選舉了中國足協新一任主席陳戌源后,還決定了王小平連任了中國足協紀律委員會主任。
近年來,中國足協一直在強調球場內外的賽風賽紀問題,每周幾乎都能在足協官網看到一長串新發的罰單。每張罰單的最后落款都有中國足協紀律委員會主任王小平的親筆簽名。
有球迷戲言,每個周末聯賽開始前,都是王小平“書法展”的時間,自此王小平又有了“書法家”的別稱。
“這些年足球水平提高多少不知道,王小平主任的簽字水平肉眼可見地上漲了。”球迷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
中國足協相關負責人曾在媒體通氣會上透露,王小平主管的紀律委員會忙得不得了,一天到晚連軸轉,處理各種違規違紀問題,此起彼伏。
因此,王小平又被戲稱為中國足壇“最忙的人”。
一年開出152張罰單
從湖北省紀委監委網站發出的通報來看,王小平被帶走調查是與李鐵、陳戌源的線索相同,案件或有持續突破,但并不知道接下來調查還會涉及哪些相關人員。
在中國政法大學團委官網上,發布了一篇名為《王小平:校園動物呵護者》的文章,文中提到,作為一名教師,王小平不僅在課上教給同學們體育專業知識,還利用休息時間堅持喂養啟運體育館附近的流浪動物,以自己的身體力行為同學們上著“尊重生命,愛護動物”的生活課程。
據了解,王小平有隨身攜帶貓糧狗糧的習慣,在自家車后備廂中也常年堆放著給予流浪貓狗的食物。王小平曾表示,關愛小動物是自律的、自由的選擇,并不要求身邊人仿效。
對此,部分中國政法大學師生對中國新聞周刊證實,自己曾見到過王小平在昌平校區的校園中投喂流浪貓。
但是在對足球賽場內外違紀違規的處罰上,王小平并沒有這么“溫柔”。
據不完全統計,2010年中國足協紀律委員會各項罰款總額高達169.5萬元。2017年全年王小平開出了152張罰單,罰款總額超過了350萬元。
在中國足球協會官方網站中,王小平最后一張“書法作品”停留在今年1月13日。
內容為針對山東泰山足球俱樂部隊球員克雷桑·巴塞洛斯違規違紀的處罰決定,針對1月11日足協杯比賽中克雷桑·巴塞洛斯在當值主裁判鳴哨后做出的暴力行為做出處罰克雷桑·巴塞洛斯停賽3場,罰款人民幣1.5萬元的決定,落款依然是王小平。
近年來,無論是“秦升跺腳”還是“世林點贊”,都沒能逃過王小平的眼睛。王小平曾公開表示,自己并不愿意做出處罰,但是不處罰又不行,否則秩序就無法得到保障。“我一直認為,處罰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希望通過這樣的手段來規范好職業聯賽的秩序。”王小平說。
因為屢次給球員開出重磅罰單,在王小平落網后,諸如國腳王大雷等人近期都在社交賬號上發文“慶祝”。
罰款去向受關注
在王小平被湖北省紀委監委網站通報調查后,有媒體人爆料稱,王小平開具罰單的罰金被打入了王小平個人賬戶,供個人揮霍使用。
官方資料顯示,早在2000年,中國足協曾將收到的153.2萬元的罰款中的100萬元支援100所中小學的足球運動,每校支援1萬元,并拿出50萬元支援西部地區足球事業的發展。
罰款變善款,在當時還受到了業內廣泛好評。
據中國新聞周刊了解,在2009年中國足協紀律委員會成立之初,足協曾經明確表示,所處罰金將上交國庫,并且對外表示每年審計部門也會對此進行審計。
《足球報》相關報道稱,按照過去國家體委(后更名為國家體育總局)的安排,中國足協會將職業聯賽、青少年聯賽和全運會比賽的紀律處罰罰金全部轉入中華體育總會。
由于過去中國足球是“一套人馬兩塊牌子”,足協的工作人員同時管理體育總局下屬足球運動管理中心。在行政事業單位“收支兩條線”的財務管理模式下,罰金并不屬于行政事業單位收入的,因此被劃入到中華體育總會中。
這是當時“政事不分、管辦不分”的體現,也是一個特定歷史時期的管理辦法。
在2015年3月16日,中國政府網發布了由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足協也開始了“管辦分離”改革,足協從總局剝離出來,足管中心被撤銷。足協恰恰在足管中心撤銷之后,又注冊成立了中國足球發展基金會,自此足協收取的罰金從中華體育總會移到了基金會。
除了聯賽的罰款轉到基金會,足協頒布的新政規定超額轉會的奢侈稅也會直接納入基金會中。
有媒體報道稱,引援調節費,中國足協收取的時候是以要做足球公益事業、以慈善為名收取的,但這筆錢卻沒有打入到中國慈善基金總會的賬目里,而是一直在中國足協的賬戶上。
相關知情人士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王小平作為中國足協紀律委員會主任,想要私自將罰金裝進自己的腰包,絕非易事,雖然足協內部動蕩發生了不小的問題,但是關于大筆款項的使用和流向,是嚴格接受上級部門的審核的。
有媒體透露,在2017年足協改革會議中,不少媒體好奇各種罰單上的簽字是否出自王小平本人。
王小平當時回答稱,“確實是自己寫的,后來專門刻了章,直接往罰單上一蓋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