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3月30日,寧夏靈武官方通報林場主孫國友跪地求供水一事進展,暫時安排送水車給樹供水。當地村民稱,其承包的荒沙地原先就有固沙的植被,并
3月30日,寧夏靈武官方通報林場主孫國友跪地求供水一事進展,暫時安排送水車給樹供水。當地村民稱,其承包的荒沙地原先就有固沙的植被,并非寸草不生,此外,還有人在荒沙地下埋煤灰,除了缺水,孫國友種的樹不耐旱。對此,孫國友稱當年種樹無專家指導,地里有水選擇了長勢快的楊樹,而煤灰的問題由環保部門處理,人無完美,以后怎么樣大家來評判。
孫國友求水事件引發網友關注后,也不斷遭到各方質疑。
有人質疑他種樹根本不是為了治沙,而是出于經濟利益。有人質疑荒漠地帶不應該種植高大喬木。也有村民說,那片土地上原本就有許多植物。
其中最激烈的還是北京草原之盟環境保護促進中心項目人員邵文杰,他認為孫國友種植的速生楊樹會完全不適合當地種植,會吸光當地的地下水,進而導致原生植物死亡,破壞當地的生態。
他還指責孫國友:“那明明就是在養一些木材呀。”
對于種種質疑,孫國友進行了回應。
孫國友表示個別村民說那片土地原本就有一些原生植物有失偏頗。他剛承包這片地時全是荒沙地,剛去的時候為了固沙每年雨季買幾萬塊錢的草籽往沙地撒。
這一點可以從承包合同上得到印證,另外歷年衛星地圖也可以證實。
相比而言,村民說的只是一句話,口空無憑。孫國友卻列舉出了可以查證的線索。誰的可信度更高,相信不難判斷。
至于種楊樹是否會吸干地下水?
事實上,孫國友早就講過他在寧夏種樹的經歷。當初他在寧夏修路,當年還沒有進行煤礦開發,他發現地下是有水的,后來又請人進行了勘探,所以才決定承包荒漠種樹。
孫國友表示之所以種楊樹,主要是因為楊樹成活快,而且能夠防風。在荒漠里,固沙固然重要,防風同樣有不容忽視的作用,否則剛生長出來的低矮灌木也有可能被風沙刮走、折斷。
另外,孫國友也請專家種了不少灌木林。孫國友的妻子表示,林場中種的樹木包括絲棉木、國槐等喬木,“都是防風固沙的樹,大家來了就知道了,沒有經濟價值。”
對于楊樹是否會破壞生態一事,孫國友也不敢肯定。他表示,可以請專家來現場調查,如果專家說是,他愿意承擔這個罪名,并在專家指導下改種其他植物。
孫國友的林場有楊樹也有其他樹種
那么當地是否適合種植楊樹呢?
事實上,這個問題早就有結論了。
第一、我國的三北防護林工程就大量種植過楊樹。
第二、在距離孫國友林場所在地馬家灘不遠的地方有個叫白芨灘的地方,兩地氣候環境基本一致,都是荒漠地帶。白芨灘同樣大規模種植了楊樹和樟子松。不同的是白芨灘是自然保護區,有國家資金支持和專門的機構管理,而孫國友全靠自己出錢。
第三、另外白芨灘防沙林場曾發表一篇叫《靈武沙漠固沙造林經驗總結》的論文,推薦的適宜樹種就包括楊樹,其描述的種植條件也與孫國友的林場一致。
第四、陜西省林業科學院治沙研究所正高級工程師趙曉彬:“栽植喬木不會破壞生態,只是在半荒漠區的靈武沙地栽植喬木難以成活甚至死亡,不存在和灌木、草本植物搶水的問題。”
一點看法:
至此,基本可以判斷所謂的環保人士邵文杰的質疑是沒有什么道理的。至于這位邵文杰出于什么樣的動機,我們不得而知。檢索網絡,沒有發現邵文杰干過什么拿得出手的項目,倒是與不少公益基金有關聯。
另外,很多人不是質疑孫國友賣樹苗就是質疑他賣木材。現在砍伐樹木都是要證的,運樹木的車輛進進出出老百姓也能看到,如果真賣了必然會留下證據。
正如孫國友所說,這些質疑的人為何不肯去現場調查一下,看看林場里到底有什么可賣的,又賣過多少?而不是在網絡上憑空想象。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網絡輿論總是與強者共情。沒有人質疑采礦浪費了多少水源,而去質疑種的樹喝了多少水,這是我見過最黑色的笑話。
他們不去要求強者約束自己,反而要求弱者沒有任何道德瑕疵。他們的邏輯是:你做公益所以你一定不能賺一毛錢,你扶老太太一定不能讓她感謝,否則你就動機不純,就失去了維護權益的正當性。
退一步說,孫國友即使是沖著經濟利益去種樹的,難道不應該嗎?20年前,人家就身家千萬,一塊錢一畝的地沒人要,他要了,換了是你你愿意嗎?
連孫國友搞一個養牛場也遭到質疑,搞公益也是要吃飯的。這20年,孫國友如果不掙錢,他的家人和工人誰幫他養?他林場里所需要的樹苗誰供應給他?
有人質疑說治沙應該先使用草方格,種梭梭、紅柳等耐旱灌木植被。
問題是這些完全沒有經濟效益,需要國家大資金或者阿里這種平臺企業吸引大量用戶進行公益捐贈才能支持下去,質疑的人卻從來不會去參與這些公益捐贈。
對個人來說,探索一種既能治沙又能產生經濟效益的模式,才可能持續發展,不更應該值得推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