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生命演化30多億年間,許許多多的生物歷經了無數次冰與火的洗禮,但地球上的生物不僅沒有徹底絕跡,反而從小到大、從少到多、從弱到強、從水
生命演化30多億年間,許許多多的生物歷經了無數次“冰與火”的洗禮,但地球上的生物不僅沒有徹底絕跡,反而從小到大、從少到多、從弱到強、從水到陸、從簡單到復雜,不斷地發展壯大,一次又一次地像鳳凰浴火重生一樣,至今依然生機勃勃。這是因為,一些生物的滅絕為另一些生物其后的發展提供了空間與契機,從某種意義上說,生物滅絕是生物演化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俗話說“舊的不去新的不來”,新陳代謝、新老更替原本就是生命進化的重要特征之一。
第一次大滅絕:奧陶紀大滅絕
這次物種滅絕是由全球氣候變冷造成的。在大約4.4億年前,撒哈拉所在的陸地曾經位于南極,當陸地匯集在極點附近時,容易造成厚的積冰。大片的冰川使洋流和大氣環流變冷,整個地球的溫度下降,冰川鎖住水,海平面降低,原先豐富的沿海生態系統被破壞,最終導致85%的物種滅絕。
第二次大滅絕:泥盆紀大滅絕
這次物種滅絕也是由全球氣候變化造成的。在大約3.67億年前,由于地幔運動,一股巨大的巖漿爆出地表,釋放出溫室氣體,導致陸地植物繁茂,陸地植物制造出大量土壤流入海中滋生了大量藻類漂浮在海面,使海洋生物窒息而死,魚類上岸進化成為兩棲動物。70%物種消失,海洋中的無脊椎動物尤其損失慘重。
第三次大滅絕:二疊紀大滅絕
這次物種滅絕可能是由大陸漂移造成的。在大約2.45億年前,由于海平面下降和大陸漂移,所有的大陸聚集成了一個聯合的古陸,富饒的海岸線急劇減少,大陸架也縮小了,生態系統受到了嚴重的破壞,很多物種都失去了生存空間。地球上有96%的物種滅絕,其中有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陸地脊椎動物滅絕。
第四次大滅絕:三疊紀大滅絕
這次物種滅絕也是由氣候變化造成的。在大約2.08億年前,由于地幔運動產生的壓力致使盤古大陸分裂,海水停止流動,氣溫上升,空氣中充滿有毒氣體。三疊紀晚期出現了兩腳行走的爬行動物,為恐龍的出現打下了基礎。有76%的物種滅絕,其中主要是海洋生物滅絕。
第五次大滅絕:白堊紀大滅絕
這次物種滅絕也是由小行星或彗星墜落地球造成的。在大約6500萬年前,由于小行星或彗星墜落地球,撞擊使大量的氣體和灰塵進入大氣層,以至于陽光不能穿透,全球溫度急劇下降,黑云遮蔽地球長達數年之久。植物不能從陽光中獲得能量,海洋中的藻類和成片的森林逐漸死亡,食物鏈的基礎環節被破壞,大批的動物因饑餓而死,其中就包括陸地的霸主恐龍。約75%--80%的物種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