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在氣候危機、核末日或隕石突然來襲的威脅下,人類必須尋找地球以外的替代星球。荷蘭企業家埃格伯特·埃德布魯克 (Egbert Edelbroek) 認
在氣候危機、“核末日”或隕石突然來襲的威脅下,人類必須尋找地球以外的替代星球。荷蘭企業家埃格伯特·埃德布魯克 (Egbert Edelbroek) 認為,在移民外星之前,人類首先還得學會如何在太空繁衍后代。
據環球時報援引外媒報道,埃德布魯克管理的荷蘭生物技術初創公司SpaceBorn United(太空生育聯合公司)希望未來人類能夠實現在太空中自然分娩,為此,他們計劃先在太空中培育試管嬰兒,并將在2024年底先用老鼠胚胎開展實驗。
人類需要B計劃嗎?在埃德布魯克看來,答案是肯定的,所以他決定展開太空繁育的探索,向著在火星上自然受孕和分娩的目標出發。然而,自然受孕需要性接觸,而要在太空中實現安全的性行為是件極為困難的事,其中最主要的一大問題是在失重的環境里,男女雙方很容易各自飄走,因此SpaceBorn United公司打算先嘗試在太空中通過人工方法孕育胚胎。
出于倫理道德的考慮,該公司決定先拿小鼠做實驗,之后再采用人類精卵細胞。
為了產生可存活的胚胎,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微型試管嬰兒技術和胚胎孵化器。這種孵化器有多個微小的通道來容納精子和卵子,當裝置啟動后,卵子會自動受精,圓盤通過旋轉以模擬不同的重力負荷。存活的胚胎發育5-6天后,他們會將其低溫冷凍,暫停它們的發育,以免其在重返大氣層時受到劇烈搖晃、震動和強引力環境的影響。
英國開創太空技術公司(Frontier Space Technologies)是研究太空繁育項目的合作者,其CEO沙姆蘇爾(Aqeel Shamsul)表示,這就像是“(生殖)細胞的太空站”。
目前SpaceBorn United公司正在模擬低重力實驗條件下對胚胎形成和發育的影響。埃德布魯克表示,他們計劃在明年年底用火箭將小鼠細胞送入近地軌道,并在那里完成體外受精,至于人類胚胎的第一次升空實驗大約要再等“5到6年”。
然而,這只是一小步。在這類胚胎能被植入女性體內、生下第一個在太空受孕的嬰兒之前,還有很大的倫理問題要解決。
埃德布魯克指出:“這是一個很敏感的話題。脆弱的人類細胞、最后是人類胚胎會暴露在太空的風險中,暴露在比地球強很多的太空輻射下,還有胚胎迄今從未適應過的不同重力環境。”在地球上,體液會往下流,在低重力環境中則會往上漂浮,對人體構成了各種挑戰。埃德布魯克說:“成人的身體尚可以應付一些難題,但沒人想把成長中更脆弱的胎兒暴露在這些變數中。所以首先必須制造完美的環境。”
太空繁育研究至今只有SpaceBorn United這樣的私人企業在做,而不是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等官方機構,原因之一就出在這類倫理問題。
埃德布魯克還表示,計劃前往太空旅行的伴侶可能會希望率先在太空受孕,并因此留名青史,他正在提醒相關企業,讓他們知道可能的風險。在這一點上,英國克蘭菲爾德大學的天體生物學教授大衛·卡倫(David Cullen)也曾撰寫報告,警告馬斯克的SpaceX、貝索斯的藍色起源等企業認真對待太空中的性行為。
埃德布魯克認為,如果人類想要在地球之外擁有獨立的定居點,并且想要人類這個物種能夠獨立,那就需要解決生殖問題的挑戰。人類必須“成為一個多星球物種”。最初,他本打算在幾年內完成讓人類在太空中自然受孕的計劃,但巨大的挑戰迫使他不得不放低自己的目標,“我們從瘋狂的雄心勃勃變成普通的雄心勃勃”。
不過,盡管這是條“漫長”的道路,但48歲的埃德布魯克相信有生之年一定可以看到人類幼崽在太空誕生,他覺得自己至少會活到100歲,因而人類有足夠的時間來實現這一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