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云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立秋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古人把立秋的物候現象分為三候:涼風至,白露降,寒蟬鳴。民間有立秋貼秋膘、咬秋的習俗
云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立秋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古人把立秋的物候現象分為“三候”:涼風至,白露降,寒蟬鳴。民間有立秋貼秋膘、咬秋的習俗。那么,立秋以后就是秋天了嗎?立秋是不是就是入秋呢?想知道就來瞧瞧奇聞事件小編的介紹吧。
立秋以后就是秋天了嗎
立秋是傳統意義上秋天的開始,但并不是真正秋天的開始。
立秋是一年之中第十三個節氣,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雖說日期上是這么算的,但在氣象學上,人們將連續5天日均氣溫在22攝氏度以下作為秋天開始的標志。以這樣的標準來看,中國其實很少有地區能在立秋這天真正進入秋季。像是江淮一帶,可能要等到9月才行。俗話說“一場秋雨一場涼”,立秋過后,夏天的燥熱會慢慢褪去,晝夜溫差逐步加大,涼風也吹了起來,這個過程會一直持續到秋天正式到來。
“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氣由熱轉涼,再由涼轉寒的過渡性季節。而立秋正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只是秋天即將開始的一個小小的苗頭。盡管有“立秋之日涼風至”一說,但由于我國幅員遼闊,緯度、海拔跨度都很大,導致各地氣候差別較大,不可能在“立秋”這一天同時進入秋季。從氣候特點看,立秋時節由于盛夏余熱未消,很多地區仍處于炎熱之中,因此,民間有“秋老虎”之說。一般要到9月的中下旬,天氣才真正能涼爽起來。
立秋是不是就是入秋呢
每年8月7日或8日太陽到達黃經135°時為立秋。立秋一般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但實際上,太陽高度角轉變是一個過程,氣溫不會瞬間降下來。同時,各地緯度、海拔不一樣,不可能在立秋這天同時“涼風至”。因此,對于我國大部分地區,立秋不意味著入秋。
按照氣象學上的規定,連續5天日平均氣溫低于22℃為入秋。按此標準,我國立秋時節前后能入秋的,除了青藏高原等高海拔無夏地區,主要在內蒙古東北部、黑龍江等地區,如呼和浩特常年平均在8月7日入秋,哈爾濱在8月11日。其他大部分地區,尤其是我國南方,很難感受到“涼風”。
此時,氣溫高低主要還需看天氣系統的影響。如果冷空氣偏弱,副熱帶高壓偏強偏西,伸向我國內陸,并長時間滯留,就可能帶來高溫天氣,使得立秋后依然很熱,俗稱“秋老虎”。
根據國家氣候中心的統計,每年8月9日至15日,在我國黃河以南地區,出現高溫天氣的概率還是比較大的,其中重慶、江西等地的高溫概率甚至超過50%。這也不難理解,為何三伏中的末伏往往在立秋之后。
立秋就涼快了嗎
進入立秋還有秋老虎,要過來處暑就涼快了。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要穿棉。肯定一天比一天涼快的。
立秋并不意味著涼爽的秋天立即到來.由于各地緯度、海拔高度等不同,實際上是不可能都在立秋這一天同時進入秋季的。
立秋天氣有什么變化:天氣短期內還是呈現炎熱的狀態
立秋后,天氣還會持續炎熱,但立秋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也表示草木開始結果孕子,收獲季節到了。
古人把立秋當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時刻,一直很重視這個節氣。立秋以后,由于熱帶海洋氣團退居到海上,很多地區上空逐漸受變性的西伯利亞氣團控制,出現全年最宜人的秋高氣爽天氣。
但是,由于基本受單一的氣團控制,早晚風向變化較大,往往是夜間吹西北風,白天吹南風。
所以,立秋后會造或天氣逐漸轉涼,早晚溫差較大現象,有時早上穿長袖都覺得寒意非常濃,但到了中午,穿短袖還是感覺熱。這也就是為什么民間有秋老虎這一說法,秋老虎一般發生在8、9月之交,持續日數約7-1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