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由于江蘇經濟實力雄厚,網友曾用影視劇當中一個人的名字蘇大強來形容江蘇經濟。9月16日晚,央視財經頻道播出的《對話》欄目,以打開江蘇制...
由于江蘇經濟實力雄厚,網友曾用影視劇當中一個人的名字“蘇大強”來形容江蘇經濟。
9月16日晚,央視財經頻道播出的《對話》欄目,以“打開江蘇制造的密碼”為主題。在節目中,江蘇省委書記信長星對此回應:“‘蘇大強’我們一般江蘇人不太用。我認為這其中透露著對江蘇的喜愛,同時更多的是期待。經濟上要強、百姓要富、環境要美、社會文明程度要高,‘強富美高’,這是總書記給(江蘇)擘畫的藍圖,強是擺在首位的。”
江蘇作為制造大省、工業強省,要在中國式現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這是總書記對江蘇提出的新要求。信長星表示,這既是一份光榮艱巨的使命,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作為近代民族工業的發祥地,江蘇擁有厚實的工業基礎,41個工業門類江蘇有40個,工業門類非常全,擁有5個過萬億的產業,加起來達到13萬億規模;此外,江蘇擁有8500萬人口,對應1400萬個市場主體,平均每6個人里邊就有一個市場主體,市場活力強勁,擁有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達到1504個。同時,江蘇一直致力于打造一流的營商環境和產業發展的沃土。
談到關于如何幫助傳統產業煥發新活力時,信長星說:“面對傳統產業,我們不能把它當做落后產能一退了之,要啟動傳統產業的煥新工程,煥發新活力。第一步要苦練內功,技術創新、打造殺手锏,這是最根本的。第二步要數字賦能,數字化升級改造,插上數字化的翅膀。第三步要拓展市場,面向國內市場,同時要走向國際市場。到大海中去學游泳、去比拼。”
談到未來將布局哪些賽道時,信長星說:“聚焦五個產業,力爭打造成具有國際競爭力、國際影響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同時在此基礎上,再打造十個左右國內領先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形成集聚發展的強磁力場。像未來網絡通信、前沿新材料、深海的開發等,這些江蘇都有比較好的基礎。一旦產業風口到來,江蘇必須在這些賽道上有一席之地,要有新作為、新貢獻。”
據介紹,2022年江蘇工業增加值4.9萬億、2023年上半年GDP增量3556億、江蘇新增專精特新小巨人數量795個。
人民網江蘇頻道今年8月消息,近日,2023鎮域經濟500強發布,江蘇占據137席,前100名中有37鎮上榜,數量均居全國第一;在此前發布的《2023中國縣域經濟百強研究》中,百強縣江蘇省占據23席,前10強中江蘇省獨占6席,并包攬前4位。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