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同一個影廳觀影,座位價格卻不一樣,曾經的最佳觀影區是先到先得,如今卻變成了價高者得?近期,全國多家電影院座位分區定價引發討論。觀影...
同一個影廳觀影,座位價格卻不一樣,曾經的最佳觀影區是“先到先得”,如今卻變成了“價高者得”?近期,全國多家電影院座位“分區定價”引發討論。觀影座位分區定價是否合理?是不是一種變相漲價?
發現
多地影院“分區定價”
以前,電影院的票價一直是“一口價”,即使是座位靠兩邊或太靠前的區域,票價也完全一樣。如今,越來越多的影院按照“黃金座位”“默認分區”“特惠區”等劃分,標注不同的價格。
北京青年報記者瀏覽某線上購票平臺發現,觀影位置越好,相應的價格越貴。如北京萬達影城影廳劃分了特惠區、普通區、優選區3個區域,價格依次增加。不同區域影院的價差也不同,以最近熱映的《堅如磐石》為例,在通州區的一家萬達影城,特惠區、普通區、優選區3個區域的價格分別為59.9元、69.9元、79.9元,價差在10元。而位于朝陽區的一家萬達影城,特惠區、普通區、優選區3個區域的價格分別為54.9、59.9、64.9元,價差為5元。
位于北京的金逸影城也實行了分區票價,默認區、A區、黃金座,價差為5元。保利國際影城則分為普通區、全區,價差在6元。耀萊成龍影城則分為默認分區、黃金座位,價差為5元。
對于影院“分區定價”,上海、廣州等多地的網友表示,當地也出現了這種現象。湖北武漢的萬達影城群星城店的觀影座位就分為了普通區和優選區,優選區座位售價43.9元,普通區售價40.9元。上海萬達影院(青浦萬達茂IMAX店)的最佳觀影區大部分均為“會員專享座”和“按摩椅座”,售價均為51.9元。江蘇蘇州已有近30家電影院實行“分區定價”,根據不同區域的觀影舒適度,將票價劃分為二至三檔。
事實上,影院“分區定價”并不是剛剛出現的現象。公開信息顯示,早在2019年底,北京一些影院就實行了“分區定價”。當時各分區票價差距基本只有1-2元。而此后幾年,各地陸續出現“分區定價”的影院,基本集中在春節檔、國慶檔等傳統黃金檔期,且以熱門影片居多。
針對該現象,有網友認為,除非上座率高,否則這種方式意義不大,如果影廳觀影人數少,即使買了邊緣位置的票,也可以去中間位置坐。也有觀點稱,就算分區也是在原本統一票價基礎上調低價格,而不是漲價。不好的位置降價可以理解,為什么增加中間位置的票價?這其實是電影院在變相漲價。
此外,還有人表示,觀看視角不同,體驗感不同,與演唱會、話劇票價是一個道理。所以分區定價也無可厚非,觀眾選擇更多。售票時公示清楚,不接受的可以不買,而不是等買了才知道價格有差異。“不過,差價太大不太容易接受”。
聲音
票價設置要確保信息公開透明
藝術管理、藝術教育專家歐陽國仁表示,電影分區定價,與劇場分區定價大同小異,其出發點也一樣,畢竟不同區域觀賞的效果還是有所區別,尤其是相對靠前邊緣的座位觀賞效果可能會很差,并且音響聲音過大。
“對于影院來講,這是一個策略,畢竟有些觀賞效果不好的位置,價格高了大家都不愿意買,降價以后,會更容易實現效益最大化。對于那些低消費群體來講是個好事,可以低價看電影,也是一件好事。”歐陽國仁指出,但對普通的影迷來講,會失去一些最佳位置享受的機會。
劇場現場演出分區最高票與最低票價相差一兩百元,甚至三五百元,非常正常,因為真人表演和發音的效果不同區域還是有較大差距。歐陽國仁建議電影票分區定價的差距不要過大,“一個區域與另一個相近區域價格差別不要超過10元錢”。
“在法律上,分區定價是被允許的。由于沒有明確規定票價要統一或先到先得,電影院有權根據市場需求和經營策略進行票價設置。”歐陽國仁表示,電影院在設置分區定價時也要注意遵守相關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律法規,確保信息公開透明,不欺詐和誤導消費者。
分析
短期內不會常規化操作
曾在影投影管行業從業10年的盧步云表示,從法律和行規層面來看,影票售價的限制不能低于最低發行價,按票面價銷售結算。即限制的是最低價而非最高價,售出的每張影票,只要不低于規定的最低發行價,向消費者明碼標價,售出價即結算價,后續按結算價按規向各單位分成,高于最低發行價的部分才是跟影院相關的收益部分,所以分區定價不存在法律或規則問題。
電影票以前講究先來后到,先到先得,現在卻變價高者得,這種辦法合理嗎?影院為什么要采取這種售票方式?將來會成為常規化操作嗎?
財經評論員張雪峰認為,目前只有部分電影院實行分區定價,無法確定它是否會成為未來電影院的趨勢。分區定價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和個性化觀影體驗,但也可能引發觀眾對價格的不滿。未來電影院的發展趨勢還取決于觀眾對這種分區定價模式的接受程度,以及電影院經營者對市場需求的準確判斷和靈活調整。
商業及戰略管理專家、她力量創始人盧步云表示,分區定價其實就是將每個影廳劃分出了最佳視聽的黃金座位區域,提高該區域的價值。在一些映前映后見面或熱門場次的影片,一票難求,確實可以走分區定價,這是買賣雙方自愿的市場行為。但這只針對以上的特定場次,對于一些反響一般的影片或場次,更多的是關注上座率,來保證每場次的基本分攤損耗成本。在沒有足夠的叫座力的條件下,不會常規化分區定價的市場化操作。
中國青年劇作家導演向凱認為,分區定價是為了滿足不同的觀影需求,不是變相的漲價。隨著中國的電影市場高質量發展,可供觀眾選擇的優質內容增多,觀眾的觀影需求也在提高,對于觀影的條件和標準沒有太多要求的觀眾,可以選擇分區定價里的低價票,對觀影有條件、標準需求的觀眾,愿意為了最佳的觀影位置付出更高的票價,都是利益和需求的供給關系。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