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1月3日,四川瀘州的夏先生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了一段吐槽視頻。視頻中,夏先生描述了自己在瀘州合江一殼牌加油站的經歷,他表示,自己在1月3日...
1月3日,四川瀘州的夏先生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了一段吐槽視頻。視頻中,夏先生描述了自己在瀘州合江一殼牌加油站的經歷,他表示,自己在1月3日晚上11時54分到達加油站時,被告知不能加油,必須等到12時后才能加,他質疑加油站的做法不合理。對此,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殼牌加油站的工作人員回應稱,殼牌均是提前10分鐘交接班,后臺系統晚上12時準時自動總結,如果加了賬務會對不上,并非為了等漲價而拒絕為其加油。
對于夏先生的遭遇,雖然有多數網友表示同情,但也有人認為可以理解,稱加油不必非得卡著緊張的時間點去,“油錢漲了又分不到員工手里”。問題就在,夏先生并沒有說自己是卡著時間去加油的,目的是省錢。消費者到加油站加油,就是想快點把油加好方便安排其他的事情,讓人等待是件焦心的事。再加上過幾分鐘就要漲價,加油站拒絕加油當然令人聯想。
那么,商家的理由能否站得住腳呢?媒體報道,當地一家中國石油的加油站工作人員稱,他們加油站不存在這種情況,只要進了加油站,在漲價前插進油槍加油,哪怕加完油的時間已經是漲價后的時間,也會按照漲價前的價格進行結算。
據不少網友反饋,在漲價前幾分鐘去加油,也遇到過被拒絕的事,感覺很不痛快,覺得加油站摳門,吃相難看。同樣有不少網友稱,到快要降價的時間去加油,加油站工作人員還建議等一會兒再加,一箱油可以省十幾塊。就是說明,加油站能否得到消費者的理解和支持,與加油站的服務質量和態度有關,與漲價還是降價關系并不大。
如果真是系統問題,那就好辦了,修改系統不就行了嗎?其他公司的加油站不存在這個問題,就說明這并非技術難題。怕就怕,加油站在要漲價的時候,提前10分鐘拒絕加油等漲價,到了要降價的前幾分鐘加油又很絲滑。同時,不得不強調,不管加油站用的是什么系統,內部有什么結算流程,首先要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有消費者委員會工作人員表示,加油站應該按照市場慣例向消費者提供加油服務,來了就應該馬上加油。《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16條明確規定,經營者不得自行設立對于消費者不公平的交易規則。本次事件中,經營者以自己的內部規則或者內部的結算方式形成不公平的交易規則,來對抗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是違法行為,加油站要承擔“退一賠三”的法律責任。
總而言之,如果是系統或流程的問題,不是人為故意,加油站應該好好檢討并進行修改,給消費者一個舒心的加油環境,讓他們的合法權益得到保障。加油站只有做好服務才會有聲譽,有聲譽才會占領市場,因小失大就得不償失。如果加油站一意孤行,一方面建議個人向有關部門舉報,通過正規途徑討一個說法。另外,有關部門有必要進行深入調查,約談相關公司或加油站,讓他們依法依規行事。
上一篇:證監會辟謠期貨量化交易被叫停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