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以前清晨七八點,如果你在杭州街上遇到這樣一位老人:普通的白襯衫配一條西褲,腳上穿一雙老北京布鞋,面色慈祥,邁著輕快的步伐走著,他的...
以前清晨七八點,如果你在杭州街上遇到這樣一位老人:普通的白襯衫配一條西褲,腳上穿一雙老北京布鞋,面色慈祥,邁著輕快的步伐走著,他的手上可能還拎著一副杭州人最愛早餐王牌搭配——燒餅油條。你或許會以為他只是一個普通的晨練大伯。不過,也許你遇到的是一位首富:娃哈哈的開創者和掌舵人:宗慶后。
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中國經濟從來不缺少傳奇。宗慶后無疑是最具代表性的標簽和符號。他是改革開放以來第一代浙商。憑借娃哈哈集團,他分別于2010、2012、2013年三次登頂中國內地首富。
42歲創業,用借來的14萬元和一輛三輪車,宗慶后把“娃哈哈”從街邊小廠打造成中國食品飲料巨頭。在外界看來,宗慶后那一代企業家有著共同的特征:白手起家、堅韌不拔、意志堅定、自律自覺、誠信感恩,通過自己的努力,一手締造商業王國。
而在很多杭州人看來,宗慶后更多時候是一位待人和和氣氣,做事頂真執著,藤起來有點結棍的鄰家大伯。有時候,甚至可以把宗慶后看成是杭鐵頭的一種代表:耿直、堅忍、敢闖、心善、有骨氣。
如果說曾主動給陷入低谷的陳金義寫信,表態愿意支持的另一位已故浙商大佬,萬向集團的創始人魯冠球給人的印象是“仗義”,那么,崇尚“家文化”的宗慶后,身上的標簽或許就是“大家長”:凝聚小家、發展大家、報效國家。
從一家校辦小廠,成長為全國最大的飲料企業;從14萬元借款起家,發展到中國飲料行業巨頭,宗慶后以“敢立潮頭當老大”的爭先精神,帶領“娃哈哈”人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神話。(2002年7月)
1988年,《杭州日報》上一則啟事,請大家為新研制的營養液起個好名字,聯系人留的是:宗慶后
1945年,宗慶后出生在一個貧困家庭,從小在杭州長大,家中兄妹五人中宗慶后排行老大。一家七口人全靠母親當小學老師的工資養活。因為家庭比較清貧,宗慶后初中畢業后沒有再讀高中。16歲的他告別校園,踏入社會掙錢,幫母親分憂解難。
有人考證過,宗家是宋朝名將宗澤之后。10 世祖宗瑞芝遷居杭州,形成錢塘宗氏。其曾祖父宗承烈,浙江錢塘人,相繼在湖北,四川做官,客死四川任上,官到正二品總督府軍統領官。
42歲之前,宗慶后賣過冰棍、做過農活、修過大壩,甚至把割稻、燒窯、開山等所有能做的力氣活都干了個遍。1979 年,他根據政策頂替母親的職位回到杭州,在郵電路小學校辦工廠當工人。1987年,當了多年校辦企業推銷員的宗慶后帶領兩名女教師,靠借來的14萬元錢,承包連年虧損的杭州上城區校辦企業經銷部。這個位于杭州清泰街160號的校辦工廠成為娃哈哈最早的起點,也奠定了娃哈哈后期發展的基礎。
1988年,宗慶后在《杭州日報》上登報,請大家為新研制的高效營養液起個好名字,聯系人留的是:宗慶后。
1989年,憑借超乎常人的耐力,宗慶后迎來人生第一個重要轉折——創建杭州娃哈哈營養食品廠,并成功推出第一款產品——兒童營養液。該產品一經上市便受到市場熱捧。
“喝了娃哈哈,吃飯就是香”。那一年,兒童營養液的廣告鋪天蓋地,娃哈哈銷售收入突破億元大關,利潤超2000萬元,快速完成原始積累。隨后,娃哈哈開始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
1991 年,區屬校辦工廠杭州娃哈哈營養食品廠兼并杭州罐頭食品廠,在杭州開了小廠兼并市屬預算內國營虧損大廠之先河。這件事在當時被稱為標志著杭州市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邁出了重要的突破性的一步。當然,今天回頭來看,似乎當年的娃哈哈集團順風順水的,但其實個中艱辛恐怕只有宗慶后自知。1992 年4 月 28 日,上城區對三位對經濟發展的有功之臣給予獎勵。宗慶后被授以“上城經濟開拓者”,獲獎十萬元現金。會上他感動落淚。十年后,2002 年 7 月 18 日,宗慶后與魯冠球、馮根生三人再獲政府大獎,宗慶后二度流淚。在接受杭報記者采訪時,宗慶后表示,他因有十分了不起的員工而激動。這十幾年員工跟他吃了不少苦,但始終十分支持他,是員工幫助他成就了事業。
1992年4月28日,作為娃哈哈營養食品廠廠長的宗慶后由于發展企業經濟有功,獲得上城區10萬元獎勵。在表彰會上,杭州日報記者抓拍到了宗慶后流淚的照片。
一年消費不到五萬元 實實惠惠的首富
在杭州清泰街上娃哈哈原來的總部大樓,除了24小時值班的保安,宗慶后可能算是最早到達公司的人之一。
最能體現宗慶后風格的,可能就是簡樸:如果沒有特別的安排,每天早上7點左右,宗慶后就已經出現在辦公室了:“旁邊弄堂里吃一碗豆腐腦配油條,就來上班了。”對自己的開銷,宗慶后表示,每年生活開銷一般不會超過5萬元。
以前記者去采訪宗慶后,還能接到宗慶后順手遞來的香煙。后來他把煙也戒了,開支就更少了。他總說:“我一雙布鞋一年好穿,戴的石英表還是一次搞活動別人送的,好像說外面買買要500塊錢左右。”對于自己的日常開銷,宗慶后顯得毫不在意:“反正我穿戴再便宜的東西,別人也會以為很貴,是牌子貨。”
在吃方面,宗慶后也很隨意:吃住都在公司,三菜一湯,米飯拌菜,幾口就吃完。對此,宗慶后自己覺得很滿意:“我在農村待了15年,那時候生活苦多了,每天早上就是一缽頭飯,兩分錢的醬蘿卜,吃完拿個鐵耙就在外面干活了;干到中午又是一缽頭飯,下午又要干活了。”
在出行方面,宗慶后也一樣低調:出差基本靠高鐵,時間緊急才坐飛機,隨身攜帶的雜物包還是在外地購買產品時商家贈送的;除了隨行的工作人員,宗慶后從來沒配過保鏢。2016年12月,在杭州東去義烏的高鐵上,有乘客在二等座上認出了宗慶后。這件事當時還上了微博熱搜,但對娃哈哈的員工來說,這種事再正常不過了:“一等座車票不足,老宗就說和大家一起坐二等座了。”
常年不設副總 始終喜歡在一線的勞心人
很多杭州人做事情很勞心,要么不做,做起事情來撲心撲肝。
這一點,宗慶后身上也體現得淋漓盡致。作為國內最大的飲料生產企業之一,目前娃哈哈在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建有81個生產基地、187家子公司,擁有員工近3萬人。
就是這樣一個龐大的娃哈哈集團,曾長期沒有設置副總經理這一級別的領導崗位。全國187家子公司的負責人,全部都直接向宗慶后匯報。
2013年11月5日,娃哈哈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娃哈哈董事長宗慶后親自宣布進軍白酒行業。從進入奶粉業、零售業,到如今的白酒業,喻示著娃哈哈多元化布局的步伐加快。
內部不設置副總,總經理之下就是銷售公司、市場拓展部、策劃部、企管辦、生產部、財務部等各部門的負責人,這些人都是“中層干部”,但卻直接對宗慶后負責,接受宗慶后的統一指揮。據說,在娃哈哈,大到公司戰略,小到一個產品的生產設計,宗慶后幾乎事無巨細,全部親力親為。外界還流傳著娃哈哈的一個段子:娃哈哈的高層即使想用公款買一把掃把,都需要找到宗慶后親自簽字之后才能夠購買,否則不能報銷。
對于外界的這個傳聞,宗慶后既沒完全承認也沒完全否認。在一次楊瀾的訪談中,他對這一說法做了解釋:副總的職位確實沒有,但實際上行使副總權限的員工還是很多的,大約有十幾個:“副總也是管某一方面,有的副總管財務,有的副總管生產。我設置了生產部長、財務部長,效果也是一樣的。”
宗慶后認為,這樣的做法能縮短企業的層級,減少了中間環節的副總,溝通和決策的效率反而提高了。從另外一個層面看,企業中少了副總,減少了與企業總經理之間因為權力的爭奪而可能導致的內耗:“幾個副總分成幾個派系,勾心斗角,商場如戰場,這樣的企業怎么搞得好。我一個人管所有,這樣員工就不用把心思花在搞‘窩里斗’上了。”
2012年11月29日,中國首富宗慶后出現在距離萬象城不遠的尊寶大廈,他是來參加開幕剪彩的。籌備了四個月、匯聚眾多歐洲品牌的第一家娃哈哈歐洲精品商場(WAOW PLAZA)正式對外營業。
不裁45歲以上的員工 管吃管住的杭州大伯
職場最擔心的,莫過于裁員。針對社會上部分招聘都要求35歲以下的做法,不少網友自嘲:“35歲失業,65歲退休”。但是在娃哈哈,你這份擔心或許是多余的。對宗慶后這樣的“大家長”來說,讓員工過得好是他的使命之一。“不開除45歲以上的員工”幾乎是娃哈哈不成文的規定了。
宗慶后解釋說,每個人的水平有高有低,企業可以安排合適的崗位以及能上能下的用人機制,但只要不是違法違紀,就不應該直接開人:“我從來不會辭退人的,他好好在這里干,你辭退他干什么?盡管能力有差異,那能力差的就永遠找不到工作了嗎?老板要關心員工的利益,關心員工的小家,讓他沒有后顧之憂。”
高房價是橫亙在年輕人生活上的大石,壓得很多年輕人都喘不過氣來。這一點,“大家長”怎么會視而不見呢。2022年,浙江省工商業聯合會發布了八個助力共同富裕“民企樣本”,娃哈哈集團入選。娃哈哈在薪資機制和福利等方面給予了員工充分保障。除了基本工資、津貼、獎金和干股分紅外,娃哈哈還興建了員工宿舍、保障房和廉租房。
宗慶后表示,住房其實是最大的問題。現在年輕人想要結婚,但卻沒有房子,不是他們不想要,而是他們買不起、租不起、住不起,這是一個非常沉重的負擔,比工資還要重要。娃哈哈將解決員工住房問題作為一項重要工作,為員工提供覆蓋全國各基地的免費宿舍,水電全免;實施階梯式的覆蓋全員的安居工程,解決員工安家問題。截至目前,已在嘉興海寧、四川成都、天津、重慶等地已建起了千余套員工公寓,為已婚骨干員工福利分房1500多套,為員工提供廉租房640套,提供購房補貼5000多萬元,解決了員工們的后顧之憂,真正做到發展成果與員工共享。
從1987年起,每年春節前夕,宗慶后都會邀請在杭青工們吃一頓年夜飯,年年團圓宴的傳統逐漸形成了娃哈哈的特色文化符號。除了豐盛佳肴、晚會表演,紅包大獎都是必不可少的。這兩年,宗慶后給員工發的年終獎都超過了6億元。
對于員工的獎金,宗慶后曾表示,企業要實現共同富裕,首先要提高職工的工資,給予職工最大的支持。為了提高員工的收入,娃哈哈每年都會增加員工的工資,每月最低獎金4000元,然后根據利潤比例增加。年底,娃哈哈還將發放年終獎金和干股分紅,并對做出特殊貢獻的人發放特別獎勵。
有了錢不能忘記大家的杭州善人
從最開始送八寶粥給困難群眾,到為殘疾人舉辦百家大義賣活動,宗慶后這個杭州人從創業之初就一直想著給這個城市的人些力所能及的幫助。
2017年11月18日,一場6000人參加的慶典在浙江大學舉行。這些人是為娃哈哈慶生來了。和很多新興企業不同,這場慶典沒有明星,一身中山裝的宗慶后帶著全部人合唱了《歌唱祖國》。
在宗慶后提倡的“家文化”中,他一直表述得很清楚:凝聚小家、發展大家、最終是報效國家。怎么算報效國家呢?多繳稅、多解決就業、多支持教育。
在繳稅方面,35年來,娃哈哈堅持主業,堅持實業,累計實現銷售8500多億元,上繳稅金超600億元。
2013年,宗慶后憑借他多年來在慈善領域的突出貢獻,獲得了中國公益慈善領域中的最高政府獎,由民政部頒發的“‘中華慈善獎’最具愛心捐獻個人”獎。旨在褒揚在賑災、扶老、助殘、救孤、濟困、助學、助醫以及支持文化藝術、環境保護等公益慈善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個人、機構及項目;2022年,宗慶后又獲得了浙江省慈善領域的政府最高獎項“浙江省慈善獎‘個人捐贈獎’”。會上,宗慶后說:“我的人生目標很簡單,就是踏踏實實把企業辦好,讓員工安心工作、舒暢生活,為國家多創造利稅,為民族富強盡綿薄之力,為實現中國夢盡一份責任。”
宗慶后于1994年開始在西部地區投資辦廠、創辦飲料生產基地,走上了實業投入、產業振興的路子,并組織公司最有管理經驗和技術水平的干部員工投身西部大開發,保證了西部、貧困地區企業的健康發展。截至2021年底,宗慶后帶領娃哈哈在全國中西部、欠發達地區的17個省市,投資87億元建立了76家分公司,直接吸納就業13000人,有力拉動了當地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并且帶動了其他企業到欠發達地區投資辦廠,幫助當地走上致富之路。
此外,宗慶后多年來持續關注下一代的成長,從捐資建設基礎設施、設立獎學金到加強教育扶貧投入,至今累計資助教育事業已達4.7億元。
娃哈哈的未來:宗馥莉與更年輕化的娃哈哈
2021年,宗慶后開始退居二線,女兒宗馥莉走向臺前,出任集團副董事長兼總經理,宗慶后仍為集團董事長。娃哈哈這對父女完成了權柄的交接。
1982年1月出生的宗馥莉,只比娃哈哈早誕生了5年。1996年讀完初中,宗馥莉去了美國讀書。2004 年大學畢業后回國,宗慶后馬上讓她參與管理,但沒有讓她直接以少東家的身份進入決策層,而是像其他新人一樣,就職于一個企業中層干部助理的崗位。
宗馥莉每天第一個來公司上班,晚上最后一個離開。為了培養女兒獨當一面的能力,2007年宗慶后將宏勝飲料公司從娃哈哈集團分離出來,讓宗馥莉獨自管理。
宗馥莉留過學,管理方法先進,有時還開除不合格的員工。而宗慶后以感情留人,父女倆在企業管理方面有過分歧,甚至發生過辯論,宗慶后最終放手讓女兒去干。
經過多年的磨礪,宗馥莉成長起來了。2018年,她出任娃哈哈集團品牌公關部部長,后又擔任娃哈哈集團副董事長兼總經理。2023年4月,她被新增為杭州娃哈哈非常可樂飲料有限公司的董事。
娃哈哈集團2022年銷售工作會議上,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后、副董事長兼總經理宗馥莉一起出席,同時宣布推出一系列新產品和品牌營銷規劃,頗多亮點引業界關注。
最近兩年,宗慶后成為了愛夸獎女兒的父親。他不止一次在媒體中肯定宗馥莉,不僅說她在近年來愈發成為一位成熟的企業家,對女兒獨立管理的公司表現出滿意的態度,還表示宗馥莉在娃哈哈集團的表現可以打90分,“比我厲害”。
“宗馥莉深諳生產與市場一線,不僅在生產經營、產業鏈打造、企業管理上有著豐富經驗,也對消費市場有著深入洞察,領導并主持了多個重要品牌建設項目,對娃哈哈品牌升級做出了重要貢獻。”這是娃哈哈在宗馥莉任職公告中所做的評價。
2024年2月2日,娃哈哈年夜飯如期開席,這個從1987年就開始的老傳統,宗慶后第一次缺席,而是由宗馥莉致辭并派發了紅包,這也意味著,宗馥莉開始接過父輩的傳承,帶領娃哈哈繼續前進,打造出一個更為年輕的娃哈哈。
上一篇:警方辟謠武漢地鐵發生爆炸事故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