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據新華社報道,2月23日4時39分,南京市消防救援支隊指揮中心接到報警:南京市雨花臺區明尚西苑6棟發生火災,約6時許明火被撲滅。2月24日凌...
據新華社報道,2月23日4時39分,南京市消防救援支隊指揮中心接到報警:南京市雨花臺區明尚西苑6棟發生火災,約6時許明火被撲滅。2月24日凌晨,南京市政府召開發布會通報,南京雨花臺區明尚西苑居民樓火災事故死亡人數增至15人,另有44人在醫院接受治療。據南京市消防救援支隊負責人介紹,經初步分析,火災為6棟建筑地面架空層停放電動自行車處起火引發,具體原因正在進一步調查。
2023年電動車火災發生2.1萬起,電池故障是重災區
我國是全球電動自行車生產和使用第一大國,每4人就擁有1輛電動自行車。與此同時,電動自行車起火導致的火災事故連年增長。
根據國家消防救援局的統計,2023年全國共接報電動自行車火災2.1萬起,相比2022年上升17.4%。2022年全國共接報電動自行車火災1.8萬起,比2021年上升23.4%。
北京市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1月以來,北京市已發生電動自行車和電動三輪車火災33起。從火災原因上看,電池故障30起,占總數的91%。
另有數據顯示,80%的電動車火災是在充電時發生的,其中超過一半發生在夜間充電過程中,而90%的電動車起火致人傷亡案例則發生在門廳、過道以及樓梯間。起火直接原因多為充電設備出現故障導致燃爆,并因起火速度快、釋放有毒氣體等,容易造成居民傷亡。
另外,此次發生火災的大樓為架空層房型,目前在其他地區還有很多。這些大樓往往體量大,單體居住人員密集,也導致電動車充電數量巨大,存在火災隱患。
因過失導致發生火災,多方或將面臨法律指控
根據《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條的規定,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應承擔侵權責任。
《民法典》第九百四十二條規定,物業公司不僅是消防責任人,也是存車棚的管理者,沒有配備消防設備,沒有盡到管理責任,致業主的財產安全受損,應承擔相應責任。
《民法典》第一千二百零二條及《產品質量法》第四十一條規定,若火災責任認定中確認,提供充電方的設施和設備存在問題,導致電動自行車起火,則應追究提供充電方的責任。若認定電動自行車自身存在質量問題,繼而導致火災發生,則應追究生產廠家的責任。
另外,此前有案例表明,若個人因私自加裝“增能電池”對電動車進行改裝導致起火,那么個人也會面臨刑事指控。
人員素質參差不齊,改裝行為隱蔽成為電動車管理難點
業內人士認為,電動自行車監管長期存在管理成本大、懲罰力度小的困擾。電動自行車修理店點多面廣、人員素質參差不齊,改裝行為隱蔽,例如更換的新電池來源渠道難以掌握、電池產品質量監管難度較大、是否使用回收舊電池或梯次電池等情況難以發現。
“改裝行為不會發生在銷售門店,對這種違法行為也不能直接處罰消費者。”無錫市市場監管局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處處長潘逸剛介紹,從電動自行車大型整車廠和品牌電池廠出廠的產品質量總體可控,但后期非法改裝難以監測。不論是生產劣質電池還是改裝,違法成本都比較低,而在銷售環節查處打擊改裝車輛時,執法部門為固定一項證據,往往要花上萬元檢測費用,執法成本高昂。
多地曾嘗試多種舉措加強電動車管理
目前,中國鐵塔公司在多地設有電動自行車換電站。在這種“蜂窩”式的充換電站內,可以實現電池最大限度的安全充電,且可以無縫銜接,放下“空電池”,拿走“實電池”,可有效預防火情,降低相關損失。不過,這項服務目前僅局限為快遞、外賣等行業人員提供。
一位從業者表示,隨后他們也許會開放更大的服務輻射面,為更多人提供安全高質的服務。
此外,一些保險公司針對電動自行車充電樁運營公司則給出了相關保險服務,這是因為隨著充電樁智能化的不斷提升,它可以有效降低充電過程中發生的火災事故。
對此,也有相關業內人士認為,買保險不如強保障,為提高安全性,小區物業企業可以在小區車棚加裝監控、煙霧報警器等設施,還可以配備巡查管理人員。比如,有一些電動車充電線老舊,用戶自行修復后繼續使用,有的電池使用了很多年,超期使用等都存在安全隱患。配備管理人員加強巡邏檢查,做到火情早發現早撲救早報警。人防、技防相結合,是避免重大損失的有效辦法。
專家建議用二維碼追蹤車輛電池信息
工信部賽迪研究院節能與環保研究所研究員黃曉丹曾建議:以數字化手段實現可追溯。即借鑒歐盟電池法案提出的數字化電池護照做法,公眾掃描車身二維碼可獲得制造商信息、電池型號耐久性,以及更換零部件的聯系方式、安全信息等,從源頭提高造假成本,推動可視化狀態跟蹤電池產品情況,防止改裝和錯配。
江蘇省消防救援總隊高級工程師周廣連認為,實現電動自行車安全,從源頭抓起至關重要,可通過設置溫度、壓力傳感器實時采集電芯表面溫度、模塊箱內壓力來實現危險狀態的早期探測。通過數據總線、通用通信協議上傳到整車控制器、企業管理平臺、用戶客戶端等多個場景,實現“人車分離期”危險狀態的實時在線監測、及時多途徑預警,避免引起人員傷亡。
江蘇省市場監管局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處四級調研員覃道剛認為,打擊電動車非法改裝問題,還需要市場監管、應急管理、公安交管等部門共同發力。應推動建立電動自行車電池企業準入制度,對生產廠家進行年度審查,對不符合生產檢查的工序進行整改,嚴禁不符合要求的電池流入市場。發布電動車鋰電池產品的白名單或推薦名單,建立電動車鋰電池產品評價體系。
此外,還有專家建議為特殊行業專用車開口子。快遞、外賣等行業對續航長、載重大的電動自行車有現實需求,可探索出臺專用車管理標準,通過申領特殊車牌號、明確車身涂裝等方式納入專項管理,減少非法改裝。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