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每天下班取快遞,已經成為與每家每戶息息相關的民生事。伴隨著家家戶戶快遞量的猛增,快遞柜和快遞驛站如雨后春筍般快速涌現,隨之而來的是...
每天下班取快遞,已經成為與每家每戶息息相關的民生事。伴隨著家家戶戶快遞量的猛增,快遞柜和快遞驛站如雨后春筍般快速涌現,隨之而來的是快遞末端“能不能配送上門”的爭議話題長期熱度不減。3月1日起施行的《快遞市場管理辦法》規定,未經同意將快件投遞到快遞柜、未經同意代收快件最高罰3萬元。新規將給快遞末端配送帶來什么樣的影響?快遞投遞效率與投件安全該如何平衡?記者走訪了解蘭州市場“快遞新規”落地情況。
新規實施:為“老病根”開出“新藥方”
2月25日,前幾天從網購平臺下單新款小米手機的栗晨函還沒下班就提前往家跑。“手機這么貴重的東西,我要開箱檢查屏幕破沒破,萬一給我放在快遞柜里,手機有質量問題相互扯皮說不清。”小栗告訴記者。
有著同樣困擾的還有“90后”寶媽季女士,孩子剛滿一歲,季女士經常在網上購買生鮮原料給寶寶做輔食。“孩子吃的食品最怕變質,快遞小哥有時不管是不是吃的,通通放在快遞柜里,四五個小時拿出來冰袋都化了,給孩子吃真的不放心。”季女士說。
除了商品損壞、食品變質之外,丟件錯投、重物上樓難、老人不會取等問題也是居民針對快遞柜和驛站反映的高頻問題。
3月1日起施行的《快遞市場管理辦法》為市民“苦快遞驛站久矣”的“老病根”開出“新藥方”。新規規定: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未經用戶同意,不得代為確認收到快件,不得擅自將快件投遞到智能快件箱、快遞服務站等快遞末端服務設施。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郵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予以警告或者通報批評,可以并處1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的罰款:(一)未經用戶同意代為確認收到快件的;(二)未經用戶同意擅自使用智能快件箱、快遞服務站等方式投遞快件的;(三)拋扔快件、踩踏快件的。
“快遞新規”大快人心,但快遞末端配送服務標準其實早有立法明確規定。2019年審議通過的《智能快件箱寄遞服務管理辦法》規定,智能快件箱使用企業使用智能快件箱投遞快件,應當征得收件人同意;收件人不同意使用智能快件箱投遞快件的,智能快件箱使用企業應當按照快遞服務合同約定的地址提供投遞服務。但新規能否真正落地,還需要時間驗證。
快遞小哥:每件都送上門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2月29日,記者撥打中通快遞和韻達快遞蘭州片區客服電話咨詢,快遞員派送前是否必須電話聯系收貨人、快遞員是否應該上門派送等問題,均得到肯定的回答。
城關區嘉峪關東路一處網點工作人員談到“快遞新規”時表示:“我們網點一直要求快遞員派件時要給收貨人打電話,但是具體到每個快遞員執行情況則‘因人而異’。”然而實際情況卻并非如此,記者走訪了市內幾家大型快遞站點,大多數快遞小哥表示“如果每件快遞都做到打電話送上門,那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王強(化名)是負責城關區碧桂園三期片區的快遞小哥,每天投送包裹量在220件左右。“碧桂園住的大多是年輕的上班族,白天家里普遍沒人。我們已經約定俗成地把包裹放在離住戶最近的快遞驛站或快遞柜。一單就掙5毛錢,給每個人打電話送上門一天送50個撐死了,真的不要干了。”
西站中天健廣場片區快遞小哥李志說:“派件時給收貨人打電話一直如此。只要收貨人是新客戶,我們必須也必然會打派送和代簽收電話。但只要消費者第一次允許將快件放到快遞驛站,那就默認為以后每一次都同意將快件放到快遞驛站,不再打電話。”
有的快遞公司提早實行讓快遞員給消費者打電話,但因為一天打的電話太多,號碼竟然被封,或者是被自動設置成為騷擾電話,讓消費者很難接到電話。
業內人士表示,新規對順豐、京東等少數幾家快遞公司并不會有多大影響。因為它們一直在行業內保持著較高的快遞收費,基本能實現給客戶打電話和送貨上門的服務。
被業內稱為“三通一達”的幾家快遞公司相關人員透露,其實快遞公司這幾年一直在努力提高派送服務質量,一些公司已經規定了必須送貨上門的幾類情況。如沒有設驛站的區域、單位和寫字樓等,快遞員一定要給客戶打電話,或送貨上門或放入快遞柜。如果快件單上備注了“送貨上門”,快遞員也必須先打電話聯系客戶,再送貨上門。
驛站方:怕新規落地門店客流減少
不得不承認,末端配送成本高,一直以來是困擾快遞企業的難題,快遞柜、代收驛站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這個問題。現如今,快遞柜延伸業務已經不限于收發快遞,還可以計時收費暫存物品,這是對不方便當面交收物品情況的精準服務。部分快遞代收驛站借人流量也由單純收發快遞演變為小型商超,“快遞新規”落地讓不少驛站經營方產生憂慮,怕快遞代收量降低,使店內客流減少。
蔚然錦和暖暖的店是碧桂園三期文璟城公園里小區正門口的一家快遞驛站,同時也是一家上下兩層的百貨綜超。“代收快遞其實不賺錢,最主要的是為了吸引客流進店。來來往往人多了,店里的香煙、彩票、日用品銷量也會有提升。”店主劉女士告訴記者。
談到“快遞新規”落地,劉女士認為:“要么就是快遞費漲價,要么就是大家都無法收快遞了。”據了解,當下電商平臺基本上都實行包郵,運費是商家出的,但是價格很低,如果消費者要求送貨上門,實際情況是這個價格根本不支持,包郵只是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里面沒有包含上門服務費。如果非要送貨上門,只能是快遞費整體提價,最終還是消費者來承擔。
消費者:最重要的是把選擇權重新交給消費者
“快遞新規”出臺,并不是所有包裹都全部改為送貨上門,而是在派送快件前給予消費者選擇權。采訪中,一些市民聽聞“快遞新規”將會讓包裹派送重回送貨上門,表示十分開心。當記者提醒,如果大家都選擇送貨上門,有可能快遞費將會增加時,受訪者又猶豫起來,認為放在驛站也并無不可。
有的人喜歡送貨上門,有的人愿意放驛站,最重要的是把選擇權重新交給消費者。
采訪中有部分消費者建議,以后在網購下單環節中增加一個投放驛站或者送貨上門勾選選項。如果因為物件重量、體積或者保鮮期的問題投遞上門確有難度,可以適當增加一到三元送貨上門費,上不上門讓消費者自己做主。也有受訪者認為,既然包郵到家就該無條件實現點對點的派送服務,送貨上門本來就是快遞的職責不該另外收費。
在關于“快遞新規”的熱烈討論中,人們看到,“快遞新規”的推出是為了更好地維護消費者享受快遞服務的權益,大家期待。采訪中,“三通一達”和極兔等蘭州主流快遞企業都表示將全力執行“快遞新規”的投遞規定,為消費者提供多層次、多元化和更便捷、安全的快遞服務。“快遞新規”具體執行情況,晚報記者將持續為您關注。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