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2月11日,黑龍江五常。77歲的馬某林因病進入五常市中醫院治療已有20余天。2月7日馬某林在輸液時,其家屬發現輸液瓶內有絮狀物,馬某林的兒
2月11日,黑龍江五常。77歲的馬某林因病進入五常市中醫院治療已有20余天。2月7日馬某林在輸液時,其家屬發現輸液瓶內有絮狀物,馬某林的兒子馬先生稱其父親隨后出現高燒及抽搐癥狀,隨后進行了搶救,“我媽就發現在這個瓶子里邊也有這個東西(絮狀物),我爸開始發抖,有抽搐的癥狀,將近三個小時左右(治療),把我爸這個就是救過來了。
那個大夫說這種輸液反應是幸虧是在咱醫院,如果是在家里邊兒發生這種輸液反應的話,這是必死無疑的。”馬先生稱當時輸液的藥品為硝酸異山梨酯,作為治療心衰的藥品給其父親使用,事發后馬先生將含有絮狀物的輸液瓶進行了保存,他表示希望弄清絮狀物的成因。
2月11日五常市中醫院醫務科負責人回應稱該藥品系成品直接給患者使用,不存在中間操作環節。上述負責人稱目前尚不明確絮狀物是否直接導致了馬某林高熱及抽搐,此前院方就曾下過病危通知。他們希望患者能夠將出現絮狀物的藥品送檢,用以明確責任劃分,“這個事兒到底是藥廠這個藥品質量的問題,還是我們醫護操作的問題。不管是誰的錯,我們醫院都認,只要你能拿出鑒定結果來,該賠多少,我們賠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