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清明是中國的傳統節(jié)日,南北方的習俗各有不同。北方人比較注重修墳,有把柳條插在窗臺的習慣;少數南方人由于工作,會向家的方向點上蠟燭,
清明是中國的傳統節(jié)日,南北方的習俗各有不同。北方人比較注重修墳,有把柳條插在窗臺的習慣;少數南方人由于工作,會向家的方向點上蠟燭,燒些紙錢。
今日是清明節(jié),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節(jié),屬于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一種文化傳統節(jié)日。大家都知道從氣候來講,分為南方和北方,無論是自然條件、農業(yè)生產方式、地理風貌還是人民的生活習俗,都有著明顯的不同,那清明節(jié)有哪些習俗差異呢?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部分地區(qū)吧。
南方地區(qū)的浙江和江蘇,清明前都會磨糯米粉、采 " 清明草 " 或艾葉做清明果。北方部分地區(qū)有吃 " 馓子 " 的風俗," 馓子 " 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時叫 " 寒具 "。
清明祭祀在清明前后,南北也有所差異:
(南方):浙江一帶則在清明節(jié)的前三天和后四天的范圍內掃墓,稱為 " 前三后四 "。
(北方):部分地區(qū)都在清明這天去掃墓。而山西則將掃墓的時間分為兩次。一次在清明前幾天,是各家分頭去掃墓。第二次是在清明當天,一個村里同姓的各家派出代表,同去墓地祭奠共同的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