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直新聞:陳先生,巴以沖突仍在延續,加沙平民死傷數字持續激增,你認為國際社會能否阻止人道災難進一步惡化?特約評論員陳冰:巴以沖突越來...
直新聞:陳先生,巴以沖突仍在延續,加沙平民死傷數字持續激增,你認為國際社會能否阻止人道災難進一步惡化?
特約評論員陳冰:巴以沖突越來越走向失控狀態。失控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以色列一意孤行,無視加沙越來越嚴重的人道災難,不聽國際社會的勸阻;二是加沙的平民走投無路,加上食品短缺和醫療崩潰,人道救援物資無法抵達,只好聽天由命,等待傷亡,有位加沙醫生絕望地說,隧道盡頭沒有光明;三是美國仍然支持以色列進攻加沙,布林肯說什么要是停火,哈馬斯就會重新集結,這與國際社會要求立即停火的主張形成尖銳分歧,因此外部力量對巴以沖突發揮不了作用,只能任以色列隨意發揮。
巴以沖突走向失控,帶來的是更殘酷的戰爭,更嚴峻的人道災難,更多的平民死亡,更雜亂無章的秩序。以色列的軍事進攻在加強,以軍已經襲擊了加沙2500個目標。其中襲擊一個難民營造成50多名平民死亡,襲擊一個救護車車隊造成15人死亡、60人受傷,襲擊一所大學把校園變成廢墟,這三起事件尤其舉世關注,引爆怒火。以軍對加沙的進攻,除了不間斷的空襲,地面部隊沿著三個主軸線逐步推進,預計地面戰爭會變得更加血腥。根據聯合國網站的統計,10月7日以來巴以雙方死亡人數已經過萬,受傷人數達3萬人,其中巴勒斯坦人死亡9770人,受傷26258人,其中兒童死亡4800人,可見對巴勒斯坦人來說是大災大難。從人道救援看,盡管有限的援助物資能到達加沙,但由于不允許運送燃料,50%的醫院已停止運作,75%的傷員得不到最基本的包扎處理,加沙已經沒有一個安全的地點。前面我們提到,由于外部力量無法有效阻止以軍攻擊,無法有效提供人道救援,那么巴以沖突現在仍處在自發性瘋狂階段,人道災難必然會進一步惡化,更多無辜的人將會無助地死去。
直新聞: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周日與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會晤,但他這次斡旋在加沙進行“人道主義暫停”的努力并沒有奏效,你對此怎么看,如何評估美方的立場?
特約評論員陳冰:這一次巴以沖突在爆發幾小時后,美國總統拜登在軍事、政治、外交和道義上堅定地支持以色列,無條件地對以軍進攻加沙開放了綠燈。迄今為止他一直沒有呼吁停火,意味著他優先考慮軍事行動而不是人道主義,把加沙地帶超過230萬的巴勒斯坦人的生命看作是草芥。他說美國和以色列是不可分割的伙伴,消滅哈馬斯不僅是以色列的責任,而且是必須完成的任務。在道義上他只關心被哈馬斯綁架的人質,而不顧惜被以軍炸死炸傷、無處藏身的巴勒斯坦平民,甚至不相信巴勒斯坦報告的死亡人數。
因此中東問題的研究者一針見血地指出,“以色列毀滅加沙的戰爭,實際上是拜登的戰爭”,背后還有選舉的圖謀,試圖把明年大選的主題從經濟轉向外交,因為美國對拜登經濟學不買賬。拜登沒有采取任何行動來阻止殺害無辜平民,等于他是犯下戰爭罪和種族清洗運動的同謀。
了解了這些,我們就知道布林肯四訪中東,不是來滅火的,不是來減緩人道災難,而是來拱火澆油的,目的是要以色列完全掃蕩加沙,堅定不移支持以色列的所謂“自衛權”,不管不顧巴勒斯坦人的死活。他呼吁加沙進行“人道主義暫停”,只是鱷魚的淚,裝模作樣,最多是讓困在加沙的美國人和盟國的公民撤出;他反對阿拉伯國家的“立即停火”,才是真實意圖,就是要以軍消滅哈馬斯,完成復仇計劃;他到中東各國訪問、游說,包括與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見面,并不是為了停火或者人道救助,而是要防止沖突外溢,令巴以沖突升級為中東戰爭。但是美國政府或許打錯算盤了,你要成為制造人道災難者的同謀,那世界各國會逐漸遠離你。現在一些國家要么斷絕與以色列的外交關系,要么召回駐以大使,來反對和抗議以色列的暴行,同樣是對美國說“不”。就是在歐美各國,都爆發了抗議示威活動,要求巴以沖突立即停火。就在幾個小時前,成千上萬的反戰示威者包圍了白宮,沖擊白宮圍欄。人類的道義和良知,最終會匯成正義的潮流,把拜登政府推向道德審判臺。
上一篇:菲主播遭入室槍殺 總統下令徹查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