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今天多姿多彩、變幻繽紛的節俗文化,并非由某一時代一蹴而就,而是有一個產生發展的過程。在產生的過程中,還會經過幾經變化,留到現在都是...
艾草
端午采艾草有什么用
艾草自身能夠治病,在針灸治療中又占有這樣重要的地位,看來陶弘景說艾為“醫草”,后世稱艾草為“中醫之草”,是非常有道理的。
說來艾草是平民的草。中國古代是等級制度森嚴的時代。人所穿著的衣服,因為身份不同,顏色都有不同。這制度也反映在佩戴香草上。古代禮制規定,天子佩戴鬯(chàng)草,諸侯佩戴薰草,大夫佩戴蘭芝,士佩戴蕭草,而庶民則佩戴艾草。蘇東坡詩中所謂“庶草”說的就是這層意思。而艾草可以“驗蕃昌”,是因為在古人看來,艾草同時又是具有通神作用的草。中國古代有使用甲骨占卜的傳統。有的學者認為,占卜時所使用的燃料,很可能就是艾草。宋鎮豪在《殷墟甲骨占卜程式的追索》(《文物》2000年第4期)所列的卜者所用燃料之一,就是艾線。古人視艾草為治病的神草,認為它一年之初生長的早晚,和人們一年生活中疾疫是否流行有直接關系。艾草因此又被稱為“病草”。《師曠占》就記載:“歲疫,病草先生。病草者艾也。”
在古代先民的觀念中,艾草療病驅邪的能力極強?!独m博物志》載,用端午日所采新生艾作干菜,作餛飩。如果吞三五枚,再“以飯厭之”,那么可以治療一切鬼氣。艾草之中,人們認為人形者最優。杜公瞻為《荊楚歲時記》作注云:“采艾以為人,懸于戶上。案,宗測,字文度,嘗以五月五日,雞鳴時節采艾,見似人處,攬而取之,用灸有驗。”所以盡管人形的艾草其實不存在,但還是有很多清晨出門采藥的人幻想能運氣好采到一棵。對這件事,倒是大文豪蘇東坡看得開。《東坡志林》記載說:“端午日未出于艾中以意求其似人者,輒擷之。以灸殊有效,幼時見一書中云爾,忘其何書也。艾未有真似人者。于明暗間茍以意命之而已。萬法皆妄,無一真者,復何疑耶。”因為沒有真正長成人形的,所以正所謂“心誠則靈”,你只要看著像就可以了。
艾草在古代端午還被編制成各種形狀的艾人、艾葫蘆、艾虎等,作為節日的裝飾物。這些節日裝飾物或被懸掛到門戶上,或戴在頭上,或懸掛腰間,用來避邪求福。此俗在六朝已經流行?!稓q時雜記》云:“端午以艾為虎形,至有如黑豆大者?;蚣舨蕿樾』ⅲ嘲~,以戴之。”《藝文類聚》引王沂公帖子云:“釵頭艾虎辟群邪,曉駕祥云護寶車。”又引章簡公帖子云:“花陰轉午清風細,玉燕釵頭艾虎輕。”又“荊楚人端午采艾結為人,懸門戶上,以禳毒氣”。
六朝以后,隋唐時期,艾草還被用來造酒。《玉燭寶典》就記載:“洛陽人家,端午造術羹艾酒。”疫艾造酒,不僅在中國有此習俗,17世紀歐洲也已經有以艾葉為添加劑的苦艾啤酒。此后苦艾酒的品類日繁,生產的地方日多。直到今天,苦艾酒在歐洲仍舊有相當的市場。
古書中記載的采艾時期,主要集中在三月和五月。大體上說,作為治病的藥材,三月的艾草藥用成分效用最佳。而五月采艾,更多側重的是艾草驅邪除惡的力量。我國地大物博,各地的艾草藥性也有高低。有一些地方的艾草據說藥性高于他所。《臺州府山川考》“鳳凰山”條就記載,臺州縣東十里“山形似鳳者三,故其地亦名鳳林。……其地夏日蚊蠅不入,所產艾草,入藥最佳”。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