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中國大學生失業率的上升是否反映了高等教育體系中存在的某些缺陷?這是一位外媒記者在國新辦的新聞發布會上提出的問題。教育部政策法規司司
中國大學生失業率的上升是否反映了高等教育體系中存在的某些缺陷?這是一位外媒記者在國新辦的新聞發布會上提出的問題。教育部政策法規司司長鄧傳淮表示,中國的高校畢業生是寶貴的人才資源,2023年共有1158萬名高校畢業生。為了幫助大學生獲得就業技能,教育部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總結起來可以概括為“六個著力”。
首先,教育部致力于拓展就業崗位。他們指導各高校開展訪企拓崗活動,開展校園招聘和畢業生參與度的提升,以提高招聘供需的匹配度。
其次,他們加快招錄進程,配合相關部門完成政策性崗位招錄,并推行一系列基層項目,如“特崗計劃”、“三支一扶”、“西部計劃”和“社區專項”。此外,教育部還首次啟動了“大學生鄉村醫生專項計劃”,以滿足農村醫療服務的需求。
第三,他們致力于宣傳和落實就業創業政策。編發政策匯編和地方促就業“政策地圖”,開展政策解讀,以確保畢業生和用人單位充分了解和有效利用政策。
第四,他們優化指導服務。加強對尚未就業的畢業生個性化就業指導,組織各類實習見習活動,幫助畢業生增強就業信心并盡早找到工作。
第五,他們重點幫扶困難群體。指導各地高校落實“一對一”幫扶責任制,實施“宏志助航計劃”就業能力培訓項目,為低收入家庭等困難畢業生提供至少3個崗位的推送。
最后,他們提供離校未就業畢業生的“不斷線”服務,確保崗位推送、就業服務和重點幫扶不中斷。與人社部門合作,確保未就業畢業生及時享受公共就業服務。
近年來,教育部在推進高等教育供給側改革方面做出了大力努力,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開展畢業生就業狀況跟蹤調查,強化就業狀況對學科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的反饋聯動,使高等教育更好地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教育部部長懷進鵬補充道,今年的大學畢業生人數達到了1158萬人,增長了8個百分點。從7月2日的數據來看,就業率比去年同期高出2-3個百分點。這是各方共同努力取得的成績。
他進一步指出,現代社會中年輕人的就業觀念與十年前、五年前相比發生了很大變化。很多大學生有許多學業和職業選擇,不一定回到家鄉工作,而是選擇到外地闖蕩幾年。與此同時,他們也更加倡導積極的就業觀念,通過實踐和就業來理解社會、奉獻青春、創造價值。
總之,教育部致力于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并已經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他們希望廣大用人單位能夠招收更多的高校畢業生,并為未就業的畢業生提供支持。同時,他們也呼吁全社會共同努力,為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貢獻更多力量。此外,教育部也強調了教育教學和學科設置的適應性能力,以及現代年輕人的就業觀念的變化,并呼吁保持有效匹配和適度超前,以滿足勞動力市場和大學生人才供給的需求。
上一篇:教育部:將幫助更多畢業生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