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近日,網傳河南安陽滑縣市監局工作人員通知,農村只要立火聚餐就要辦證,否則罰款。11月1日,滑縣市場監管微信公眾號通報稱,執法人員對政...
近日,網傳河南安陽滑縣市監局工作人員通知,農村只要立火聚餐就要辦證,否則罰款。11月1日,“滑縣市場監管”微信公眾號通報稱,執法人員對政策解讀不規范,引起了群眾誤解。已責令該同志作出深刻檢查,并做出停職處理。
通報內容寫道:2023年10月17日,我局接到舉報稱有人在老店鎮耿范村西頭一院落內開展聚餐活動。上午11點左右,老店鎮市場監管所4名執法人員到達現場后,發現并不是農村正常紅白喜事聚餐活動,5名人員正在現場備菜、清洗餐具,加工環境簡陋、露天作業,無“三防”設施,操作人員未持有效健康證明,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易引發食品安全事件,危害群眾身體健康。執法人員對上述人員進行相關法律法規的講解,并勸導其停止加工行為。
根據通報內容可知,執法人員原本是要來檢查農村的紅白喜事聚餐活動,結果發現不是相關活動,但依然查驗了健康證明之類,并進行了勸止。
此事為何會引起群眾誤解?那就是在這起普通的聚餐活動中,執法人員的介入顯得“管得寬”。
農村紅白喜事聚餐活動,要不要依法管理,不妨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客觀而言,近年來,隨著“流動酒家”深入農村,農村的辦席形式發生了變化。以前的傳統宴席,通常是親戚、鄰居一起幫忙,整個過程屬于“自助”的形式。如今辦席是請“流動酒家”代勞,這就好比到餐廳訂餐,屬于花錢買服務,如果辦席有商家參與,上門服務屬于經營行為,依法管理就無可厚非。
鑒于農村聚餐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風險隱患,一些地方也出臺了管理規定。2014年7月2日,四川省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印發《四川省農村自辦群體性宴席食品安全管理辦法》,要求從事農村自辦宴席的專業加工服務人員應當每年進行一次健康檢查,取得健康合格證明方可從事宴席加工服務,對辦宴席的各項衛生標準都有要求。今年6月1日,全國首部農村集體聚餐食品安全監管地方性法規——《延安市農村集體聚餐食品安全管理條例》正式施行,明確了市場準入機制與健康管理制度,規定對流動餐車實行備案登記管理制度。
從食品安全角度,這些規章的出臺有其必要性,因為吃席不僅是要吃得開心,還要吃得健康。民以食為天,對農村宴席進行食品安全方面的管理,并不為過,但一般而言,公權不宜介入私域,如果只是普通聚餐,執法人員就沒有理由干預。
前幾年,一家建筑公司的幾名員工,為了節約開支,大家在出租房里湊錢搭伙吃飯。不料,卻被當地的“食藥監所”認定為無證從事食品經營,要處以罰款。此事引發爭議,就在于這種私人搭伙做飯并非經營行為,不能按公司開辦的食堂處理,提醒注意一下食品安全就行,如果鄭重其事處罰,就有過度執法之嫌。
一起普通聚餐活動被執法人員勸止,官方通報認為“執法人員對政策解讀不規范”。為什么屢有這類執法跑偏的現象,僅僅是執法人員對政策沒有吃透,還是原本就對政策法規缺乏應有的敬畏之心,以致濫用手中的權力,給群眾的正常生活添堵。
執法跑偏就會適得其反,造成不良社會影響。執法的手不能伸得太長,還在于要懂得權力的自抑,把握好執法的分寸,做到恰當與公正,否則,機械式的執法就會損害法律權威。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