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唐宋元明清最是能體現一個節日的演變過程,哪個朝代對節日的重視程度不同,重視的朝代會留下更多歷史文獻,也會產生多種多樣風俗活動。那么...
中秋節
元代對中秋節俗的延續
元代民眾在歲時節日等習俗方面保持原有面貌,而且自皇帝以下的蒙古族統治者也逐漸接受了漢族的傳統習俗。
元代延續了宋代中秋的習俗。民間過中秋以賞月宴飲為主,這種情形在散曲里有生動的表現。散曲《中呂·迎仙客·十二月》按月詠唱一年風物與個人情懷,其中“八月”唱道:
風露清,月華明,明月萬家歡笑聲。
洗金觥,拂玉箏。月也多情,喚起南樓興。
另一首散曲《商調·梧葉兒·十二月》唱道:
中秋夜,飲玉卮,滿酌不須辭。
沉醉后,仰望時,月明兒,便似個青銅鏡兒。
這兩首散曲都吟唱了中秋之夜家家賞月飲酒的情形。
元代張養浩的散曲《雙調·折桂令·中秋》描寫月色:“一輪飛鏡誰磨?照徹乾坤,印透山河,玉露泠泠,洗秋空銀漢無波,比常夜清光更多,盡無礙桂影婆娑。”在這樣月光皎潔的良夜,詩人不禁對月高歌,把酒而醉。朱庭玉的散曲《仙呂·點絳唇·中秋月》也寫月夜景致與情緒,其中有:“人多在,管弦聲里,詩酒鄉中。”“我今欲從嫦娥歸去,盼青鸞飛上廣寒宮。”渲染了中秋濃厚的節日氛圍。
上一篇:直播間狂吃雞爪的朱梓驍是假人?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