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10月4號,網絡上熱傳著一個熱搜:一些大聰明們提前三天出發,想要避開假期結束時的交通擁堵,結果還是在路上被堵了個正著。這讓網友們不禁...
10月4號,網絡上熱傳著一個熱搜:一些“大聰明”們提前三天出發,想要避開假期結束時的交通擁堵,結果還是在路上被堵了個正著。
這讓網友們不禁調侃,這一波自己本以為的聰明預判,被別人給預判了。
有網友表示,因為自己回家的時候非常堵,所以就計劃著提前出發,肯定能避開擁堵,沒想到大家都是這么想的,結果反而造成了另一種形式的擁堵。
根據4號上午的最新數據顯示,假期第六天,全省聯網高速出口流量達到了212萬輛,預計全天流量將達到400萬輛,可能迎來返程最高峰。
這一數據表明,即使“大聰明”們提前出發,可能也依然無法避免高流量的交通擁堵。
其實,之所以會形成這樣一種局面,背后的原因是很多的,有人認為是我國人口太多導致的。
也有人認為根本原因是大家的放假時間,都是一致的,而平時大家都沒有時間出行,所以到了節假日大家的出行時間和出行的必要性,也都高度統一。
很顯然交通擁堵并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不能單純依靠提前出發來解決。道路狀況、天氣情況、交通事故等都可能導致交通擁堵。
當然了,現在很大一部分的擁堵都是在公路上,基本的都是自駕車堵上的。大家都很奇怪,那就是最前面堵上的第一輛車,到底在干什么呢?
或許,公眾在這個時候,應該積極配合,遵守交通規則,保持良好的駕駛習慣。例如,不隨意變道、不超速行駛、不酒后駕車等。
這些行為可以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避免因為事故導致的交通擁堵。
不少專家對于我國的擁堵狀況,現在正在研究采用一些技術手段來緩解交通擁堵。例如,推廣智能交通系統、發展公共交通、鼓勵綠色出行等。
但很顯然這不是短時間能夠解決的,所以可以預見,小伙伴準備提前返程的有必要出發了,雖然還是很堵,但是如果不提前,可能到時候會因為堵在路上而錯過上班哦。
那么你的返程計劃是什么樣的呢?會不會被其他人給預判?